第(2/3)頁 頓時全場粉絲一片嘩然,直播間也瞬間炸了。 “臥槽!四千七百本!” “真的假的?蘇爹真全看完了?” “昨天看到那么多書,我還以為大多數(shù)是裝飾用的呢。沒想到他真讀啊?” “一天看一本都得看十三年!我覺得蘇爹這有點夸張了。” “就算從一歲開始看,蘇爹現(xiàn)在二十五歲,平均每兩天得看完一本。有些書很厚,這根本不現(xiàn)實。” “反正我不信蘇爹全看完了。” 不少粉絲對此提出質(zhì)疑。 而實際上蘇晨看完這些書比他們想象中的時間要短得多,只用了五年。 “看完這些書,你花了多少時間?”方蓉的提問更進一步。 她也在心里算了一筆賬,這么多書,如果讓她看,估計得看一輩子。但蘇晨現(xiàn)在二十五歲,就看了將近五千本書? 太不可思議了。 “十年。”蘇晨在小小撒了一個謊。 如果說五年的話太驚世駭俗了。 即便把時間拉長到十年,也同樣夸張。 “十年!!!”方蓉下巴都要驚掉了,“十年看完四千七百本?那平均一天要看一到兩本?您看書的速度是有多快?這簡直是不可能做到的啊。您有什么看書的秘訣嗎?” 方蓉實在有些激動,都沒意識到自己一下提出了一大堆問題。 這是采訪時的大忌。 待她回過神來想要補救已經(jīng)晚了。 蘇晨顯得很淡定,“四千七百本看起來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shù)字,但實際上要讀完這些書并不困難。” “我們很多人看書都是東一本西一本,隨便翻翻,隨便看看。如果以這樣的速度看,十年能看一千本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 “而我看書看的是系統(tǒng)。” “什么意思呢?” “我會把一類書放在一起集中起來看。” “比如我打算花半年時間看歷史,那我會收集自己想看的全部歷史書籍,先看華夏通史,再看斷代史,再看各類歷史典籍、古書,類似《資治通鑒》一類。我看完了華夏史,再去看世界史。” “我的閱讀難度是逐級提升的,通史建立起歷史框架,斷代史了解各朝各代的制度、軍事、文化。有些這些基礎我再去看古籍,就不用再去糾結文言文該怎么翻譯,因為我已經(jīng)大體知道這些古籍記載的事跡和事件。” “最后放眼世界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歷史的發(fā)展存在著內(nèi)在共性,我用研究華夏歷史那一套去研究世界歷史,事半功倍。” “當我讀了幾十本經(jīng)典史書之后,對各類歷史已經(jīng)了如指掌。當我再遇到一本歷史書,我已經(jīng)不用逐字逐句閱讀,而是快速尋找自己還不了解的部分。從而越讀越快。” “這四千七百本書我就是這么分門別類啃下來的。” 這段內(nèi)容蘇晨說的全是實話。 系統(tǒng)沒有為他提供“學神技能”之類的神技,他正是用這種前十在地球?qū)W到的讀書方法五年內(nèi)完成了這個壯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