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哥德堡變奏曲》一共三十個變奏。 以第十六變奏為分割,分為前后兩個部分。 規模極為龐大。 所以第十五變奏的結尾,聽起來整部曲子好像在這里結束了,但其實不然,因為這才剛剛開始。 第十六變奏以雍容典雅的隆重氣氛拉開了后半部分的序曲。宏大的連續音階,輝煌的顫音以及劇烈的節奏,仿佛將第十五變奏營造的壓抑和遺憾一掃而空。 所有人的心情再次跟著旋律從淡淡的憂傷和遺憾變得舒緩歡快起來。 頗有一種撥開云霧見月明之感。 豁然開朗。 “還沒有結束嗎?” “我的天,剛才我以為到此為止了,沒想到竟然再次開始,心情一下就舒暢了。” “好神奇的感覺。第十五變奏結束,就像和女朋友打電話,正說到關鍵處,情正濃郁時忽然手機沒電了!心情無比煩躁和不甘,然后瘋狂去找充電器和電源,終于充上電,再次撥通了電話。” “而且你們發現了嗎,從第十六變奏開始,一切好像又從頭再來一次。” “我在想,這首曲子不會一直彈奏下去吧?直到演奏會結束?” “很有可能!!” “我現在終于明白為什么只有一首曲子了!因為……這首鋼琴曲簡直延綿不絕啊。” 所有人又都重新變得期待起來。 蕭納也沒想到琴曲到了這里竟然還有后續。 這十六變奏給人以峰回路轉的感覺。 “難道還是和之前一樣,三個變奏為一組,不停重復下去嗎?”他在心中猜想著。 如果一直重復。 那最后該如何收尾呢? 這依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帶著這種好奇他身體前傾,繼續聽下去。 不出蕭納所料, 后半部分依然延續了前面的套路,以三個變奏為一小組,循環往復,依然以卡農作為最后的收尾曲。 旋律時而跳躍時而舒緩。 時而險峻時而放松。 時而愉悅時而傷感。 洋溢著極大歡欣的時刻往往也是悲情不期而至的時刻,二十一變奏又將聽者拉回到g小調的無底深淵中去。 小調的真實悲憫感已然到來了。 但很快在二十二變奏黎明般的開頭中,聽者又感覺自己仿佛獲得了新生,g大調的回歸是如此美好。 聽者的心緒跟著旋律起起伏伏。 仿佛被音律玩弄于股掌之間。 不能自己。 在頻繁的變奏后,終于這首曲子迎來了真正的高潮。 第二十五變奏! 一首被稱為黑珍珠的曲子。 也是整部作品里最卓越的變奏。 演奏它不僅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更需要鋼琴家擁有深刻豐富的情感體驗和表現力。 旋律中交織著無可比擬的美麗與痛感的情感深度,悲愴的半音階又昭示著某種難以捉摸的浪漫主義。 一種悲傷的情緒在演奏大廳彌漫開來。 舞臺下, 不少現場的聽眾神色都變得陰郁起來,甚至有人眼角悄悄滑落著淚水,輕輕擦拭著。 蕭納大師臉色也是變了又變。 從開始聽到現在,雖然蘇晨很聰明地將每三個變奏組織成一個小組,讓整部曲子擁有一種規律性,而不是顯得雜亂無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聽覺體驗。 但從專業角度出發。 整部作品還是顯得過于松散,沒有凝聚力。 雖然他承認這是一部杰出的作品。 但還不夠杰出。 因為整體性欠缺,從而無法邁向偉大。 然而當他聽到第二十五變奏的時候。 整個人身體劇烈一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