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老譚并沒有批評店長和廚師長,甚至都沒有找他倆兒,只是在吃了餃子喝了酒之后給華清發了條消息:處理完了把結果匯報給周總。 周曉梅是執行總裁,這事她處理就行。老譚現在是能不出面就不出面,能不管就不管,盡量的把周曉梅扶上馬再送一程。 當然,他清楚自己發的照片和留言在群里產生的效果,已經達到了警告和威懾的目的,剩下的由他們自己解決,等著聽結果就好。 但生氣是免不了的,這完全是管理者不負責任的僥幸心理作祟,認為客人吃不出來,沒啥事,賣出一份是一份。 客人是吃不出來昨天剩的,但能吃出好吃不好吃來。好吃下回還來,不好吃下回不來了,就這么簡單。 換句話說有錢上哪不吃飯,非得上你家吃不好吃的來?笑話! 吃住個客人不容易,吃跑個客人可容易多了。 飯店不是不好做,而是不能持之以恒的堅持貨真價實、誠信為本,心存僥幸、以次充好早晚黃鋪。 從發照片到吃完餃子剛好二十五分鐘,這期間老譚收到了三條回復。 第一條是周曉梅發的:譚董放心,我馬上處理。 她看到照片和老譚的話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敢像往常那樣叫老譚小叔,而是稱呼譚董。 老譚給她做了回復:先調查、后分析、再處理;按制度、講規矩、多教育。處理處理,處的是事,理的是人。 第二條是張麗發的:放心,晚上給你結果。 老譚笑了,沒回復,他相信張麗能處理好。 第三條是華清的:師父,我工作失職,責任在我,馬上處理。 老譚給了回復:確實你的責任,工作不是表面,需落到實處。 此時的周曉梅正在集寧。 黃麗娟把挨著餃子館的火鍋店轉了下來,準備把火鍋店和餃子館打通,擴大營業面積,自己又拿不定注意,把周曉梅叫過來參謀參謀。 周曉梅看了之后給出的意見是把餃子館原來的廚房和庫房挪到火鍋店一樓,二樓做員工寢室,這樣既擴大了營業面積,又給員工一個獨立空間,上下班也方便,一舉兩得。 她說:“咱家餃子館宜小不宜大,大了壓人,尤其是小縣城,老百姓不敢進。”接著又說:“這樣的話在外面看還是原來的店,沒大沒小,客人敢進,并且營業面積還擴大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