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只為活個明白-《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
第(1/3)頁
在飯店鬧事的是這一片的小混混李百順,剛從看守所出來沒幾天,手頭緊,想通過鬧事在餃子館要倆錢花。
他是小混混,古毅是真正大哥,弄他是輕而易舉的事。
李百順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在老百姓面前敢耀武揚威的耍耍,在大哥面前得畢恭畢敬的裝孫子,整不好胳膊腿卸了都沒處找去。
這就是道上大哥和小弟的區別。
挨了一記耳光和一頓臭罵之后,李百順領著兩個小弟灰溜溜的跑了,估計以后都得繞著阿巧餃子館走。
經這一鬧挺兒也沒了喝酒的心思,古毅要拉著老譚去歌廳瀟灑,被老譚婉拒。見老譚不去,古毅一個人回商會,臨走的時候說過兩天武川有個招商會,邀請商會參加,叫老譚一起去,就當旅游了。
這個老譚沒拒絕,答應下來。
老譚也早想到武川看看,因為飯店有道菜叫“后山一絕”,是用油餅、土豆絲和雞蛋一起做的。開始的時候老譚沒咋在意這道菜,覺著挺普通,說白了就是家常炒土豆絲,上面蓋著雞蛋餅,再配上幾塊烙好的油餅而已。
就這樣一道菜被稱為“后山一絕”,有些夸大其詞,他甚至想砍掉。可是點擊率挺高,不說桌桌必點吧也差不多,這倒叫他好奇起來。
他吃過這道菜,覺著沒啥。也在前臺觀察過這道菜,有的客人吃光了,有的客人沒咋吃,好壞不一。
他問制作這道菜的劉師傅為啥叫“后山一絕”?劉師傅說“后山”指的是呼市北面的武川,這道菜是從那里流傳出來的,所以叫“后山一絕”。至于“絕”在什么地方他也說不清楚,當初這么學的,也就這么做了。
“本地有四道菜,不管大店小店,家家都有。后山一絕、山西過油肉、過油土豆片、燴酸菜。”劉師傅說。
聽劉師傅這么說,老譚就把這四道菜上了,只是一直沒看好,但這四道菜的點擊率確實很高。
在飯店還沒改成餃子館的時候,老譚研究過這四道菜,還去西貝總店品嘗了一次。但沒嘗到“后山一絕”和“過油土豆片”,吃了“山西過油肉”和“燴酸菜”。
“山西過油肉”有點像東北菜里的“滑溜肉片”,差別是肉片厚些,滋味較重,陳醋味濃郁。剛開始吃還有點不習慣,細細品香味突出。由于烹調時加入了陳醋,沒油膩感。
燴酸菜不必說了,西貝當家菜,濃香、滋味足,吃一口想兩口,第三口吃完有些膩人,但還想吃。里面加入了土豆,土豆成泥起沙,另有一番香氣。
是東北人的關系,也存在著地方差異,老譚覺著“山西過油肉”和“燴酸菜”沒“滑溜肉片”和東北的“燉酸菜”好吃,也就沒仔細研究。
他覺著餃子館做的是東北菜,把東北菜做好做地道了就行,至于本地菜不能沒有,捎帶著做做,客人要不然傷客。
他是在開業當天出現羊肉餡問題后開始重視這四道菜的。
羊肉餡問題給他敲響了警鐘,在地域性差異比較大的地方開店,一定要尊重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和地方口味,要不然很難生存下去。
拿粵菜來說,是好,是高檔。在省城開始流行的時候人們為了追求檔次,不管好吃不好吃,習不習慣,都去吃上一回,在那個年代吃粵菜是身份的象征。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飲食消費越來越理智。從小吃茄子辣椒土豆長大的東北人開始對粵菜不感冒,也不盲目的跟風攆潮流,又吃回了地地道道的東北菜。
粵菜在省城開始走了下坡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昌市|
宜都市|
天峨县|
会理县|
定结县|
德令哈市|
永新县|
普洱|
昌平区|
定州市|
方城县|
尚义县|
田林县|
泰宁县|
黄石市|
霍邱县|
浪卡子县|
德州市|
鄂温|
岗巴县|
合水县|
衡东县|
沐川县|
三门县|
轮台县|
茂名市|
阿城市|
通化市|
柳州市|
密山市|
乐平市|
大洼县|
海林市|
绥宁县|
沁水县|
抚宁县|
蓬安县|
林甸县|
大城县|
泽库县|
建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