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無題是有原因的,原來的題目是《別董大》,元霄不敢寫。 抄詩有風險啊。 所以元霄認為,自己只是借用,心安理得。 詩歌一上來,古詩文界的人就沸騰了。 id 誰是大英雄:哇!趕緊收藏拜讀! id 鴨脖子:還有一首是現代詩?這個讀起來很有藐視乾坤、熱血沸騰的感覺啊。 現代詩歌,相對而言更符合現代人的閱讀感。 眾人一讀就明白了。 id 大螃蟹:我收回以前小看早謝……啊不對,元老師的話。 id 古劍:“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對著死亡我放聲大笑,權貴的宮殿在笑聲中動搖;這就是我、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自白”,不知道為什么,我哭了。 id 愛吃米粉啊: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個也讓我有點毛骨悚然啊。 id 無痛流童主任:請收下我的膝蓋! id 彼岸的花:請收下我的膝蓋+1! id 無所謂愛誰:請收下我的膝蓋+2! ………… 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當然了,這得益于教育部的紅頭文件推文。 畢竟對元霄身份的官方認證,比任何的自我申辯都好用。 這就是國家的力量。 所以說,文盲依舊還是文盲。 元霄不在乎,只要能收割到傲世指數,懂不懂他抄來的詩歌,并不重要。 真正給元霄在古詩文界正名的,是接下來的一個帖子。 id 搬山卸嶺: --大家好,還是第一次和大家見面。 我是來自國家考古隊的一員,對古詩文也有很深的興趣。 元霄老師的詩歌,其實很久以前醉不歸網友已經發給我看過。 我遲遲沒有回應的原因,在于很多的佐證資料,需要詳細比對一下。 現在,可以說我手里已經有詳細的資料了。 元老師最早的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來和大家說一下平仄。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經過我們考古隊的詳細比較,這首詩歌的平仄是: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毫無疑問,這是絕對符合古詩文七言絕句的平仄格律。 所以元霄老師的詩歌,在古詩文界,至少從格律上看,所有的都沒有任何問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