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最古老的西看臺則在1980年11月被徹底拆除,并且在15個月后由新的建筑所替代。新的西看臺正式開放的時間是1982年2月6日,在熱刺主場同狼隊的比賽中。1989年的夏天,東看臺也進行了改造,舊的泛光燈塔也被新的聚光燈所替代。經過改造的看臺在10月19日同阿森納的主場比賽正式開放。 隨著在1996年球隊的增股,熱刺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在帕克斯頓路看臺一側增建了新的頂層看臺,并且在1997-98賽季末完成。這個計劃還包含著第二臺索尼的大屏幕,并且將球場的容量增加到接近36240人。 為了觀看曼聯的比賽,將近四萬人身穿白色的隊服涌入這座球場,而球迷在看臺上傳動的巨型徽章旗幟,更是讓所有觀看直播的觀眾們嘆為觀止。 一些善于觀察的專業人士以及球迷,一眼就看出了刻印在旗幟上的徽章,是熱刺隊經過多年演化之后,形成的企業獨特氣場。 熱刺自從1901年英格蘭足總杯決賽開始便沿用一只雄斗雞圖案作為俱樂部象征。由于俱樂部以蘭開斯特王朝的亨利·珀西爵士(人稱harry hotspur,曾被莎士比亞寫入其劇作)命名,故此順理成章使用他聞名的馬刺和斗雞作為象征形象。 1909年一位名叫威廉·史葛(william james scott)的隊員為球隊鑄造了一個銅像,但在斗雞腳下另外加上一個球形底座,會方決定把銅像放置于球場西看臺的屋頂之上。 1982年俱樂部誕生100周年慶典,在會章亦加入紀念字樣。 1983年為了對抗未經授權的盜版商品,會章有需要變得更復雜一些,于是會方在圖案中新增兩只紅色圖騰獅子和俱樂部座右銘,這個會章在隨后的20多年里均有應用在熱刺球衣上。 1997年熱刺新徽章出爐,在盾形紋章里滲入了與托特納姆區有關的地標和設計。在盾形兩側的獅子是諾森伯蘭家族的徽號,因為亨利·珀西正是家族成員之一以及托特納姆的大領主。繪于左上方的城堡代表距離球場僅400碼的布魯斯城堡,其現址已改為博物館。右上方的7棵樹木則紀念托特納姆市曾有七姐妹于page green一地植林的事跡,當地鐵路和地鐵、道路也有的以此命名。盾形下方緞帶亦寫有拉丁格言“audere est facere”。在使用了2年之后,會徽在1999年恢復原來的模樣。 2006年1月19日,熱刺俱樂部官方宣布推出新會徽。 不斷變化的會徽在某種程度而言,也是熱刺俱樂部與時俱進的一個表現,唯有不斷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球隊才能夠迸發出嶄新的力量。 “歐洲的足球文化并不僅僅他現在比賽場上,各種工作室、協會等組織制作的物品,往往會成為俱樂部價值觀的塑造的一部分,而球迷們在球場的各種表現,更是讓華夏球迷看得羨慕不已。”黃大仙在燕京的演播室為全國球迷解說這場比賽,因為顧飛在打完這場比賽之后,就要暫時離開歐洲,前往北美大陸開始自己的大滿貫賽事之旅,華夏電視五套對于曼聯的追蹤報道也會稍微放松一點。 畢竟,對于華夏球迷而言,有顧飛的曼聯對和沒有顧飛的曼聯隊,并不是同一支球隊。 在華夏,許多年紀大一點的球迷甚至都不知道顧飛是踢的哪個位置,甚至也不清楚足球的規則,但是他們的立場很堅定,顧飛在哪個隊,他們就支持顧飛! 幾年來,顧飛在國際賽場上攻城略地,在華夏國內人氣極高,而顧飛為包括華夏移動、華夏保險等等壟斷企業的廣告也開始大規模、頻繁地下鄉,深入人心! “我們華夏足球的進步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我們只有從各種細節點滴做起,慢慢完善我們的青訓、聯賽和商業開發等領域,塑造更好的球迷文化,才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張璐老師對于黃大仙的思路把握得很好,兩個人的解說,正可謂是珠聯璧合! 在全世界數十家電視臺和上百家平面媒體記者的注視之下,熱刺在主場對陣曼聯的2007-2008賽季英超聯賽第四輪的比賽正式開始;而一些網絡媒體甚至從英超聯盟手中拿到了網絡直播權,正式開啟了網絡視頻直播的先河! ------題外話------ ps:感謝大家的支持,昨晚開會到11點半,謝謝大家!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