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次科舉,主考官是當代有名的魏征魏大人,以及小考官若干。 整個考試,要持續整整三天。 第一天,是考所有人的經學。 第二天,考時策。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要考詩賦。 在這三天里面,所有人都不得離開考場,吃喝拉撒、包括過夜全部都要在考場內解決。 當然了,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小隔間,像是小房間一樣,以供過夜。 而考試題目,并不是一天給一題,他們是一次性給你的,之所以分三天,主要是第一天不管你做沒做完成,任務目標經學考題都必須得上交。 第二天時策也是如此。 三條題,如果你能夠提前完成,也可以第一天全部做完,然后便可以回家了。 雖然很是合理化,但是近乎所有人,哪怕第一天早早做完了經學考題,也會在最后時刻才去提交,也沒有會提前走的人。 因為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家底,都十分的重視科舉。 畢竟一朝得道,雞犬升天,靠的就是科舉! “經學?這還是看的真讓人頭皮發麻啊。” 小隔間里,秦文遠自言自語道。 古代的經學,泛指的就是五經,這經學科舉的話,就是考對儒家五經經典的理解。 簡單來說,考題會隨機取出經學中的經典段落,然后學子需要用自己的思想,將其解釋出來。 類似后世語文考試,提取一篇文章中心思想,以及解釋之類的。 當然了,也可以加入自己的見解,甚至可以自己著作,只要是能夠讓考官眼前一亮的,都能夠提名。 這眼前經學考題的第一道,是【中庸】的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秦文遠想了想,便提筆寫下屬于自己的答案。 【在為人處世中,要隱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閑談不論及人是非,不再背后說人壞話。】 【盡量忽略別人身上的缺點,多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并對優點進行表揚嘉獎,將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都掌握。這樣既能使其改正缺點,又能更加發揚優點。】 【既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杰出的領導藝術。】 【考生秦文遠建議,此法應為皇家必備心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