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武,很多人都知道他寫有非常著名的《孫子兵法》,但是很多人對他的事跡并不清楚。 孫武有著統(tǒng)領(lǐng)三萬軍隊卻能立于不敗之地的神話。 孫武被后世尊稱為孫武子,地位可以和孔子和老子并稱。 他本是齊國人,后來在摯友伍子胥的推薦下,帶著當時已經(jīng)有所成的孫子兵法覲見吳王,并且受到了吳王的賞識,吳王經(jīng)常就軍事上甚至政治上的問題和孫武探討,而孫武也能給出讓吳王比較滿意的答案。 后來,孫武為吳國戎馬三十年,取得了輝煌的戰(zhàn)績,特別是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在孫武晚年的時候,伍子胥被吳王所殺,孫武看到了權(quán)臣的下場,于是他告老還鄉(xiāng),將兵權(quán)盡數(shù)交出,一心編著他的兵法。 之后不久便也辭世了。 孫武的一生很傳奇,他在三十年戎馬中,少有敗績,但是卻受到了政治上的迫害,中間有一段時間被流放,生活窮困潦倒,被重新啟用后,他的戰(zhàn)績越來越輝煌,甚至達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這也是為什么他在伍子胥死后急流勇退,隱居在小村落中,專心編著《孫子兵法》。 他留下的《孫子兵法》一書不僅在華夏,甚至在世界軍事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兵法里面的瑰寶,里面的戰(zhàn)術(shù)不僅是在打仗上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在政治上,外交上都能起到超乎想象的作用。 所以孫子兵法不僅是一本古書,它在后世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 一談起《孫子兵法》,無人不會憶起此書的作者孫武以及孫武充滿傳奇的一生,然而孫武獨特的軍事才能無不顯現(xiàn)著家人對其的培養(yǎng)與熏陶,其中更包含了孫武的父親孫憑對孫武的期盼。 孫武的父親名為孫憑,是華夏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人。 其先祖是陳國開國君主陳胡公。 話說這原本孫家的本姓并不是孫,而是田。 孫武的祖父田書因為具有卓越的才能,被封為齊國的大夫。 后來在齊景公在位期間,田書因領(lǐng)兵伐莒,被齊景公賜姓孫氏。 困此,孫武的祖父田書至此被稱為孫書。 孫家在齊國的顯赫可見一斑。 對于孫武的父親孫憑的記載較少,能知道的就是孫武的父親憑借才能成為齊國的卿,也就是齊國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級官員。 正是因為如此,祖父孫書在為孫武取字時取為“長卿”,希望孫武能如同其父親一般在朝為官,為國效力。 在公元前五百一十五年,孫武的父親孫憑參加了齊國一起政治紛爭,也就是著名的“高昭子聯(lián)合欒、鮑、田三家反晏嬰的事件”。 因為擔心孫武會因此受到自己的牽連,孫憑先行安排孫武逃亡吳國。 事實也證明了孫憑的安排是正確的,孫武在吳國寫下《孫子兵法》,并在他人的引薦下,成為吳王的左膀右臂,為吳國的興盛發(fā)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 雖然后世對于孫武父親孫憑的結(jié)局并沒有過多的記載,但是孫憑對于歷史的貢獻卻是功不可沒的,他對孫武的培養(yǎng)造就了一代軍事奇才。 孫武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中,只有他的二兒子孫明的后輩中出了一個赫赫有名的將軍,孫臏。 其他人幾乎算是默默無聞。 孫武的后代孫臏,也是兵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戰(zhàn)國初期著名的軍事家,曾與戰(zhàn)國時期魏國名將龐涓同拜師在縱橫家鬼谷子的門下,龐涓因嫉妒孫臏的才能,在孫臏到了魏國后,構(gòu)陷孫臏,是其受到了臏刑和黥刑,剔除了孫臏的膝蓋骨,孫臏因此得名,關(guān)于他本來的名字史料上并沒有記載。 孫臏沒有因失去膝蓋骨,身體殘疾自暴自棄,而是尋找時機逃離。 齊國使者出使魏國時,孫臏秘密回見了這位齊國使者,并用自己的言辭打動了齊國使者,齊國使者遂偷偷用車將他帶回了齊國。 到了齊國之后,孫臏得到了田忌的賞識,成為了田忌門下的門客,在田忌與齊威王和諸公子的賽馬中運用“策對論”,使得田忌贏得了齊威王的千金賭注,孫臏也因此名聲大噪。 隨后田忌向齊威王推薦了孫臏,孫臏成為了齊威王的兵法教師。 孫臏利用自己的軍事謀略通過桂陵、馬陵兩戰(zhàn),擊敗龐涓,使得當時的霸主魏國元氣大傷,將齊國送上了東方霸主的位子。 在齊宣王即位后,孫臏回到齊國,辭官隱退,開始著書教學,整理出《孫臏兵法十六篇》傳世。 《孫臏兵法》體現(xiàn)了孫臏的主要軍事思想,也成為了后世重要的軍事理論書籍,后世對于其的評價也是極高的。 孫武給后世留下的不僅僅只有他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還有他所著的《孫子兵法》,更是為后世作為軍事研究的教材之一,時至今日仍有其特殊的含義。 從孫武訓練宮女的這件事中,三國時期諸葛亮就曾評價孫武道,“孫武所以能制勝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意思是說,孫武之所以能讓天下人信服,就是因為軍法嚴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