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常十萬”:“慎言慎言!知道就行了!還好這里沒有陛下,不然你就慘了,允炆哪怕再不如四皇子,那也是太子的子嗣,陛下對于太子的寵愛程度,你又不是不知道?!? “太子繼承皇位,我老常是沒一點意見的,如果太子當(dāng)了皇帝,四皇子想造反,別說其他的,我老常就第一個不服,只可惜太子如霍去病一樣,天妒英才,走的太早?!? 陳咬金:“現(xiàn)在我有點心疼李景隆了,天天被你們拿出來說事,你說你咋就這么慘呢?” “再說了,打個敗仗也不全關(guān)他的事情啊,戰(zhàn)場之上的東西,誰又能說的清楚呢,對吧?” 聞言,李景隆那叫一個感激啊。 終于有人替他說話了。 李景隆很無奈啊。 誰都調(diào)侃他是朱棣安插在朱允炆身邊的臥底,但是他不是啊! 李景隆悔恨啊。 當(dāng)年在白溝河之戰(zhàn)中,他指揮中央軍與朱棣兵團大戰(zhàn)。 左翼郭英壓制了張玉朱能,右翼平安率領(lǐng)遼騎打敗了武陽候薛祿,一路捅穿朱棣燕軍左翼,直接繞到背后,還打敗了房寬,但未能將房寬擊潰。 可以說朱棣兵團的大勢潰滅只在千鈞一發(fā)之際了 而正面瞿能父子+俞通淵,藤聚等人猛壓燕軍中路。 他只差一點點就邁上人生巔峰,為朱允炆立下蓋世功勛。 只可惜朱棣,朱高煦冒險脫離本陣,從平安所部和李景隆本陣之間的間隙快速穿插而出,然后迂回到李景隆本陣背面放火。 大火燒開了李景隆本陣背后的防御,朱棣朱高煦馳突而入,李景隆立刻召回中軍前沿的瞿能父子,俞通淵,藤聚等人救援本陣帥位。 然而朱棣父子精騎馳突勢頭已起,在中軍大陣陣斬了瞿能父子和俞通淵。 這并不容易,瞿能父子皆勇冠三軍,俞通淵在洪武朝就是統(tǒng)率韃官騎兵的驃騎大將軍,誰能想到能被他們殺了。 李景隆才從人生巔峰跌落,一敗涂地。 后來的事情他有辦法嗎? 他沒辦法啊。 燕王已經(jīng)成了氣候,而且兵強馬壯。 他手底下的兵雖然多,但你也要看看那都是什么兵啊。 別人燕王朱棣的兵天天在刀口處舔血,無論是戰(zhàn)斗力,還是意志力,都不是他手下這幫兵能比的啊。 再加上朱棣有大自然幫他,打輸了也正常。 其實朱允炆的戰(zhàn)敗是必然的,并不能完全歸咎于李景隆,李景隆只是導(dǎo)致戰(zhàn)敗的直接因素,由于先帝誅殺功臣,此時朝中已無可用之將,因此朱允炆的不具識人眼力屬無奈之舉,但換下耿炳文也是戰(zhàn)敗原因之一。 楊業(yè):“咱們今天先別說李景隆,這是別人霍去病的舞臺,你們要搞清楚對象,今天是贊美霍將軍的,都給我把霍將軍夸,往死里夸!” “順便問一下,霍將軍,你看到自己英年早逝的這種字眼,你會不會有所傷感?” 看到這則消息的霍去病,無奈的笑了笑。 “封狼居胥”霍去?。骸皞??或許會吧,身為一個武將,能為國效力,驅(qū)除外敵,守護大漢天下,建功立業(yè),肯定是最為期望的?!? “誰想死?我想沒人愿意死?!? “但有的事情既然是上天注定的,我霍去病也沒有辦法?!? “如果是我霍去病命中該有此劫難,那么我傷感有用嗎?我能改變這一切嗎?” “不能啊,我只是一介凡人,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再說,現(xiàn)在我不還沒死是不,能在活著的這段時間里,多為國家,多為天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已經(jīng)很滿足了?!? “就算死,我也不會太過難受。” “唯一可能有所遺憾的,就是沒能把匈奴大軍徹底消滅吧。” 眾人聞言,頓時不由為霍去病豎起大拇指。 這才叫格局啊。 難怪你能打那么多勝仗。 就霍去病這種格局,你不成功誰成功?。? 都說上天有好生之德。 這一看都是扯淡。 為啥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啊。 看看霍去病,封狼居胥,為大漢,為華夏立下汗馬功勞。 看看岳飛,精忠報國,抵抗金賊,一心想要收復(fù)華夏河山。 可他們的結(jié)果呢? 一個英年早逝,一個被陷害入獄,最終慘死。 這公平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