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也許在很多人的心中,項羽是一個跟呂布差不多的武將,其實不然。】 【呂布不過一介匹夫。】 【呂布比項羽,就像水滸傳中的吳用比諸葛亮,螢火之光豈能與皓月爭輝。】 【沒錯,差距就是這么大。】 【呂布在正史中沒有任何耀眼的戰績,不過是三國亂世中迅速滅亡的一個諸侯而已。】 【項羽則不然。】 【項羽名動天下的第一戰,巨鹿之戰。】 “呂布?不過是演義吹起來的匹夫罷了。” “項羽雖然為人自負得很,但是戰場這塊,呂布還真的無法和項羽比。” 永樂大帝朱棣搖了搖頭。 在他看來,呂布和項羽是比不了的。 【巨鹿之戰,是反秦名將項羽率領楚地義軍殲滅秦軍章邯、王離主力的重大作戰。】 【秦二世二年,秦將章邯鎮壓陳勝、吳廣起義,擊殺楚地反秦武裝首領項梁后,率兵二十萬大軍渡河,配合由上郡急調至河北的秦將王離擊趙,攻破邯鄲。】 【趙地反秦武裝首領趙王歇及張耳退保巨鹿,被王離軍二十萬大軍圍困。】 【這時,秦國正攻打趙國都城巨鹿,趙將陳余被秦軍打敗,不敢再戰,把軍隊駐于巨鹿城外,等待觀望。】 【秦軍則憑其兵多將勇,對巨鹿發起猛攻,巨鹿城內,人心惶惶,日夜不安,守城將士,傷亡慘重,糧食又逐日減少,眼見得是朝不保夕了。】 【趙王歇、趙相張耳,焦心如焚,連夜派人追出城外,一面促令陳余迅速出戰,一面分別向齊、燕、代、楚等國請求救援。】 【然而,懾于秦軍威力強大,不僅陳余心驚膽怯,不敢出戰,駐足不前,就是燕、代、齊國援兵也只進至巨鹿城外,不再前進了。】 【唯有楚國上將軍項羽驍勇異常,不懼困難,項羽率軍渡過黃河后,即下令全軍將士,沉船、破釜甑,燒毀盧舍,每人只帶三日干糧,誓與秦軍決一死戰。】 【楚軍將士面臨絕地,見主將項羽英勇慷慨,悲壯之情,勃然興起,人人懷著必死之心,奮力前進,直抵巨鹿城下。】 【秦將王離見楚軍來救,當即調遣軍隊,親往迎敵。】 【兩軍相逢,秦軍還沒有展開陣勢,楚軍便一齊沖來,亂砍亂殺,勇猛異常,秦軍猝不及防,競三戰三退。】 【秦將章邯見王離戰敗,便率大軍前往接戰,與楚軍對陣。】 【這時,燕、齊、代等國援軍統統留在自己營中,踞壁觀望。】 【遠遠地看見秦楚兩支軍馬漸漸接近,秦軍甲仗整齊,隊伍雄壯,頗有泰山壓頂之勢,而楚軍卻衣甲簡陋,步伐粗疏,三三五五,各自成隊,全然不成陣式,只是一股勁兒向秦軍陣中猛沖過去。】 “原來如此,項羽此舉倒是不錯,快哉。” 朱棣眼前突然一亮。 作為一名杰出的軍事家,他立刻就明白了項羽的意圖。 “兵家之法,法家之法。” “所謂一法通,三法通,都是建立在人性本惡的基礎上,以此來約束人性,利用人性。” “而項羽所用的,正是兵家和縱橫家最常用的方法,誘之以利,驅之以害。” “故意給秦軍看自己窘迫的樣子,故意賣出自己的破綻,來騙。” 而此時其他人,腦海中也只有兩個字。 陷阱。 這是陷阱。 【各國將士見此情景,無不為楚軍捏下一把汗,都以為楚軍沒有訓練,只知一味蠻干,必敗無疑哩,殊不知,這正是項羽用兵之妙。】 【試想,楚軍與秦軍相比,數量幾乎相差一半,如要真要面對面打對攻,兵對兵,將對將,搭配均勻,方才動手,由于楚軍數量有限,簡直不夠分配。】 【那般戰略下,那才真是必敗無疑呢!】 【故而項羽從戰場情勢出發,臨機處置,自己身先士卒,命令將士各自為戰,不拘形式,只求殺敵取勝。】 【這一邊楚軍早已是破釜沉舟,懷著必死之心前來,見主將項羽沖鋒在前,更是奮勇百倍,故能以一當十,以十當百。】 【一時間,真正是呼聲動天地,怒氣沖斗牛。】 【不但秦兵在場交手,擋不住這股勁敵,一個個被嚇得膽戰心驚,就是一旁作壁上觀的各國將士,看了那情景也禁不住目瞪口呆,對此不寒而栗。】 【秦將章邯本來就曾在項羽手下吃過敗仗,這次遇到楚軍如此勇猛,自料難以持久,斗了幾個回合便下令退兵,這時部隊傷亡已是十成有三了。】 【項羽見章邯退去,也下令收兵回營休息,到了夜間,仍嚴裝以待。】 【過了一宵,項羽命令將士飽食干糧,再次出戰。】 “這個時候的項羽,糧草不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