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然后冒死登門框向皇宮大呼,警示內宮,唐高宗李治因此得以避過災難。 不久,大水淹沒李治的寢宮,李治感恩道:“幸虧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沒,我才知道有忠臣啊。” 于是賜給薛仁貴一匹御馬。 這種有情有義、勇猛無雙、沖鋒陷進、屢立戰功的將軍,還真是大唐之福氣。 與此同時,天穹之上的投影繼續變幻: 【其三:前有呂奉轅門射箭,后有薛仁貴三箭定天山。】 【龍朔元年,鐵勒進犯唐邊,大唐國力昌盛繁榮,疆域遼闊,實屬泱泱大國,對于這等賊人的挑釁,這大唐如何能忍?】 【于是唐高宗李治讓薛仁貴為鐵勒道行軍副大總管,出發收拾這群賊人。】 【出發前唐高宗李治宴請萬千將士,為他們請酒,預祝他們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席間唐高宗李治對薛仁貴說;“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試以五甲射焉。”】 【薛仁貴應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 【唐高宗李治大吃一驚,又不好意思,當即命人取更加堅固的鎧甲賞賜薛仁貴。】 【龍朔二年,回紇鐵勒九姓突厥,九個部落的聯盟得知唐軍將至,便聚兵十余萬人,憑借天山的有利的地形,阻擊唐軍,讓唐軍吃了不少苦頭。” 【同年三月初一,唐軍與鐵勒交戰于天山,鐵勒派幾十員大將前來挑戰,白袍將軍薛仁貴應聲出戰。】 【薛仁貴獨挑敵方幾十員大將,連發三箭,敵方三員將領墜馬而亡。】 【這三箭的難度有多大?】 【敵軍有騎兵沖鋒,還是下坡路段,馬匹速度很快,從進入射程到給薛仁貴調整的時間并不多,幾乎就是電光火石間,而在這電光火石間薛仁貴要連發三箭,其難度有多大?】 【況且,騎兵身上本來就有盔甲保護,想要一箭射殺目標需要多強的判斷能力,騎兵在高速行進中更加難以射中。】 【況且草原民族的戰士本就更加擅長騎馬射箭,薛仁貴一個漢人彎弓搭箭,連出三箭,竟然射殺三人,這將敵方最強的本領都壓了過去,真正意義上的殺人誅心。】 【敵大軍見之情形,被嚇了一跳,立即混亂,薛仁貴指揮大軍趁勢掩殺,遂不時,敵人大軍投降。】 【因為鐵勒騷擾唐邊境達數十年之久,薛仁貴命令將投降兵就地活埋,之后繼續北進,將鐵勒九部的首領偽葉護三兄弟生擒,從此回紇九姓突厥衰落。】 【而后名間流傳歌謠稱“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 【仔細想想這仗打得多漂亮啊,戰爭本來是艱苦,殘忍的事情,每次出征,有幾個將士能平安歸來?】 【在薛仁貴的手中,士兵能唱著歌回家,這是多么的幸運。】 【這次戰役,薛仁貴雖然立了大功,但主將鄭仁泰犯了錯誤,導致了這次戰爭不完美。】 【鐵勒的思結、多覽葛等部落本來要投降,鄭仁泰不結納,反而出兵捕獲了對方的家屬,賞賜給部下,這些部落中人非常生氣,大罵唐軍后開始逃亡。】 【鄭仁泰派兵追趕,不但沒有找到敵軍,還因為缺乏糧草,損失了許多兵員。】 【薛仁貴自己也娶了一個妾,一回到朝廷,部隊的許多將領都遭到朝臣的彈劾,唐高宗李治以功抵過,未加追究。】 【天山之戰本來可以一舉消滅鐵勒,開拓唐朝北方邊疆,從而遏制東突厥勢力的發展,但由于主將鄭仁泰的嚴重政治性錯誤使得此戰前功盡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