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兩場清談-《我有一個劍仙娘子》
第(2/3)頁
欣長儒生點了點頭,“可以。”
隨后接著道,“但前提是計劃成功,一定要贏。”
“一定。”他斬釘截鐵。
這是來到這個世界后,他第一次如此認(rèn)真。
————
“賭注雙方已經(jīng)商定,且并無異議,老朽宣布今日儒道之辯正式開始,第一場清談,蘭溪林氏選人,沖虛觀出題。”
高臺上,六一居士朗聲道,聲音震的臺上熏煙瞬間繚亂,回蕩在全場。
臺下,陳牧之輕搖著一只黑色羽扇起身,對趙戎與林文若露出一個微笑后,瀟灑上臺,對六一居士言語了幾句。
不多時,清凈子聽到了六一居士的呼喊,嘴角一撇,起身上臺。
站在一旁的藍(lán)玉清與清元子,對視一笑。
此時,全場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臺上,但是站在沖虛觀眾道士最前方的那個頭戴南華巾的老者,則是面色洽淡的偏頭眺望說經(jīng)臺外的景色,手里一串念珠輕輕轉(zhuǎn)動。
某一刻,他微微抬了抬眉,轉(zhuǎn)頭看了一眼某個一直審視著他的年輕儒生,隨即回過頭去,不再理會。
趙戎見那個神秘老者發(fā)現(xiàn)了自己,也沒有掩飾,繼續(xù)循著他的目光望向臺外,那個方向視野寬闊,可以將終南山南部群山的風(fēng)光盡收眼底,下一刻,趙戎眉頭一挑,嘴唇抿成了一條紅線。
第一場清談的雙方分別是陳牧之與清凈子。
清談開始前雙方要相互自報身份,此時已經(jīng)無需隱瞞。
清凈子為主方,選題是《道經(jīng)》中的“上善若水”。
清凈子所執(zhí)論點即是“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近于道。”
因此陳牧之作為客方,必須對其問難,只能被動的執(zhí)相反的論點,即“上惡若水”。
如此一來,剛開始的優(yōu)劣很容易看清。
上善若水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并且儒道二家雖然有極多爭端,但是在關(guān)于水的看法上,卻出奇的一致。
趙戎飽覽圣賢書,見過很多對水的稱贊,皆是符合道家“上善若水”的大道。
比如“智者若水,水有儒風(fēng)”,比如“君子見大川必觀”;比如“夫水者,君子比德焉”
甚至某位儒家圣賢的“人性本善”論,就是“上善若水”的另一種表述。
這一切的根源,是圣賢書上記載的某個久遠(yuǎn)到不可知的年代,儒家至圣先師曾于某個大川旁遇道祖,執(zhí)弟子禮,傾聽道祖談水……
所以清凈子選擇這個辯題,確實聰明,畢竟書上關(guān)于水的論述不知凡幾,輕易就能作為談證。
清辯開始。
雙方道明論點后,清凈子手持念珠,卻沒有轉(zhuǎn)動,沉聲道:“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陳牧之微昂著下巴,輕搖著羽扇,悠然道:“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于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于東西也。”
……
雖然因為論點,陳牧之開局就處于下風(fēng),但是,短短半刻鐘不到,清凈子就輸了。
趙戎和林文若看著臺上被陳牧之辯得張口結(jié)舌,啞然無語的清凈子,相視而笑。
陳牧之采用了儒辯的辯風(fēng),抓住了清凈子論點中的一個漏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台县|
阿拉尔市|
忻城县|
周口市|
娄底市|
汉阴县|
白沙|
琼海市|
客服|
怀柔区|
新绛县|
泌阳县|
常州市|
赞皇县|
舟山市|
武夷山市|
南阳市|
台山市|
揭西县|
临沧市|
绵阳市|
即墨市|
西畴县|
拉萨市|
措勤县|
岑巩县|
荃湾区|
平定县|
枣强县|
波密县|
新蔡县|
黄浦区|
固镇县|
祁连县|
泉州市|
焉耆|
丹巴县|
印江|
汨罗市|
沁源县|
博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