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若曦演唱的第四首歌是原版《少年》。 建檔版《少年》自從登上央視建檔節晚會之后,已經成為李若曦繼《隱形的翅膀》后,第二首家喻戶曉的國民金曲。 現場觀眾對《少年》的旋律早已非常熟悉了,原版《少年》歌詞朗朗上口,現場觀眾看著提詞器跟著李若曦一起唱,倒是有幾分全場大合唱的氣勢。 不少現場和觀看直播的觀眾,聽了原版《少年》后,覺得歌曲流暢性上肯定是勝過建檔版《少年》的,畢竟是原版嘛。 可是聽完之后,感覺原版《少年》很有口水歌的嫌疑。 相比之前的三首歌曲,流行性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耐聽性上就差的遠了。 而這,就是孟想讓李若曦先唱建檔版《少年》的原因了。 倘若李若曦先唱原版《少年》,雖然依舊會大火,但總免不了被樂評人和大眾罵幾句“垃圾口水歌”。 如今建檔版《少年》,有百年建檔節主題曲的金字招牌,原版《少年》受到的批評聲就會小很多了。 當然,粉絲和歌迷并沒有太多的感受,他們跟著李若曦一起合唱原版《少年》,只覺得很激動很嗨很快落。 樂評人科爾多夫斯基顯然對原版《少年》并不喜歡,他直言道:“相比前面的三首歌曲,《少年》的質量差遠了。雖然建檔版《少年》是建檔百年晚會主題曲,但這并不妨礙這首歌本質上就是一首口水歌,可流行一時,卻不會成為經典。” 音帝是孟想的歌迷,原版《少年》是孟想創作的,他有點愛屋及烏,下意識為原版《少年》辯解道:“耐聽性上確實比前面三首歌曲稍差,但我認為《少年》在流行性上完勝前面三首歌。而且我覺得《少年》不止會流行一時,它應該會流行很長一段時間。” 音帝和科爾多夫斯基難得有意見分歧的時候,不過兩人并沒有繼續爭辯,因為李若曦將要演唱下一首歌了。 有些歌曲,只是聽了前奏,歌手還沒有演唱,你就知道它一定會成為經典,《紅豆》就是這么一首歌曲。 當《紅豆》極為抓耳的前奏響起,無論是有意見分歧的樂評人,還是現場嘈雜的觀眾,都不約而同地安靜下來,細心地傾聽音樂。 說起來,夢工廠發行這張《勇氣》專輯,其最大目的便是幫助李若曦沖擊天后地位。 在原時空中,人們一說起天后,不管你喜不喜歡她,下意識第一個浮現在腦海里的名字,那必然是王菲。 王菲作為原時空華語樂壇的第一天后,孟想對其他天后上下其手使勁薅羊毛的時候,怎能忘了她?! 而王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響起旋律,就能讓歌迷全體起立致敬的,肯定是這首《紅豆》啊! 所以,當《紅豆》的旋律開始在奔馳體育館回響的時候,所有人都下意識安靜下來,普通觀眾心中的大概感受是“臥槽!好好聽!”,而樂評人的直覺感受是“臥槽!要出經典了!” 普通觀眾和樂評人的感受都沒錯,當李若曦第一次在錄音室錄制《紅豆》時,整個錄音室的人全都起了雞皮疙瘩,一致建議《紅豆》作為整張專輯的主打歌發行。 可惜李若曦心中把《勇氣》當成孟想送給她的定情之歌,更愛《勇氣》,否決了所有人的意見。 舞臺上,當李若曦一開口,音帝和科爾多夫斯基對視一眼,均感覺到:這首歌,經典穩了! “還沒好好地感受 雪花綻放的氣候 我們一起顫抖 會更明白什么是溫柔 還沒跟你牽著手 走過荒蕪的沙丘 可能從此以后 學會珍惜天長和地久……” 《紅豆》是一首典型的“菲式情歌”,是作曲家柳重言根據王菲的聲線量身定作的。 無疑,李若曦演唱這首“菲式情歌”是有一定難度的。 但好在李若曦的聲線跟孟想一樣百變多樣,既能唱得了孫燕姿的帥氣個性,也能唱得了鄧紫棋的圓潤寬廣,王菲的空靈和纏綿悱惻,依舊難不住她。 相比孟想聲線還需穿越大神的改造,李若曦的嗓音是天生的,她才是老天爺追著賞飯吃的幸運兒! 《紅豆》無論從歌詞還是旋律上看,顯然是一首哀怨凄冷的悲傷情歌。 現場更為感性的女性觀眾只是前奏一出來,心里一種傷感的情緒便開始醞釀了,然后再聽到李若曦纏綿悱惻的演唱,還有那散發著淡淡傷感味道的歌詞,心臟一下就被傷心小箭擊中了。 《紅豆》光看歌名可能會以為是表達相思的苦情歌,其實并非那么簡單。 據為《紅豆》作詞的某位不可描述作詞家所說,紅豆只是歌中一件幫助表達的道具。 選擇寫紅豆,是因為那時正在看日劇,里面木村跟女朋友面臨分手,女朋友神不守舍地把一鍋紅豆粥煮爛,對這幕戲非常深刻。 而紅豆本身有相思之意,熬爛了,真有點血肉模糊的纏綿感,所以才會把紅豆作為題目。 當然,也有人笑言是因為心里想著要說分手,就把紅豆煮糊了。 現代社會,物欲橫流,人心浮躁,人們很難真心去信任另外一個人,即使情同閨蜜,也很難將心事全盤向閨蜜托出吧。 于是在聽歌的過程中,把心事寄托于歌曲,將所有情緒發泄于歌曲之中,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 《紅豆》這首歌曲,就很容易跟現代女性產生共鳴,讓許多女觀眾深感這首歌當真唱出了她們的心事。 尤其是歌曲副歌部分,那種共鳴感就更加強烈了。 “有時候,有時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