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結果一看配角的戲份跟孟想不相上下,那配角不就成了加戲咖了嗎! …… 七月八日上午《黃飛鴻》劇組低調舉行完開機拜神儀式之后,下午就立馬正式拍攝。 孟想拍的第一幕戲,拍的是當時大環境下的市井百態。原版通過這一場群戲,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在風雨飄搖中復雜其妙的民間社會。 聒噪的絲竹聲,嘈雜的叫賣聲,夾雜著隱匿在遠處的炮聲,熱鬧的茶樓對面,是倚門賣笑的青樓女子。 擁擠狹窄的街道上,有英吉利的士兵,美利堅的軍人,明朝的解差押著囚犯,穿梭在帶著仆人的洋人之間,不遠處是高唱著哈利路亞的傳教士神父,這一幅華洋混雜的社會形態就如此呈現出來。 茶樓上的樂班賣力地演奏,想提高音量來壓過洋人高唱哈利路亞的歌聲,而一旁畏縮站立著的僧侶,只是小聲念叨著阿彌陀佛。 當一陣輪船的汽笛聲響起,不知道是哪一國的艦隊又靠岸了,所有人瞬間安靜下來,不約而同地朝著發出汽笛聲音的港口張望著,窺探著。 但轉瞬間,又恢復如常,茶樓上的百姓們茶照喝,曲照彈,占好的位置可不能讓給別人。 相隔不遠所發生的一切,對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炮彈只要不打在自己的頭上,都是跟他們毫不相干的。 街上耀武揚威的洋人士兵,他們和帶著重枷被驅趕走過的犯人;貧苦的中國百姓和錦衣華服的洋人,形成了極為刺眼的對比。 就在象征著傳統文化的戲班和洋人神父帶領的唱詩班比聲音大時,圍觀的食客們卻不在乎他們誰輸誰贏,只嫌他們太過吵鬧,紛紛用雙手捂住耳朵。 原版《黃飛鴻》只用短短幾十秒的鏡頭立馬勾勒出這樣一副圖景:我們的國家正處在外國入侵內部變革的動蕩時期,在中西新舊文化的的交鋒中,我們的百姓卻躲在輕歌曼舞的茶樓里,對這一切視若無睹,茫然不覺。 這一幕戲孟想前世看了好幾遍,看的頗為感慨唏噓,覺得這幕戲就跟《覺醒年代》里的教員同志雨中亮相大街奔跑的一幕戲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點明了當時的社會民眾,亟需覺醒。 “覺醒”二字,也是《黃飛鴻》第一部的主題,黃師傅不是一開始就成為為國為民的大俠的,他也需要經歷一系列的挫折,才會真正成為頂天立地的黃師傅。 對這幕戲,孟想相當重視,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務求一氣呵成,一鏡到底。 這場戲是有一定難度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錯,就得重新來過。 好在橫店作為華夏第一影視城,群演的素質和演技都還不錯,這場戲也就拍了七八遍,終于完成了。 拍完后其他導演包括武指袁和平在內都圍攏在孟想身邊,一起觀看監視器里的鏡頭。 當他們看完這場一鏡到底的群戲時,對孟想的運鏡無不佩服的五體投地,此前對孟想的小覷之心,已蕩然無存。 說實話,掌控《黃飛鴻》這種劇組成員上千的大型劇組,對孟想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由于他的年輕,小看孟想的人并不在少數。 所以孟想拍的第一幕戲就選擇了這么一個名場面,用一鏡到底的群戲鏡頭,還有鏡頭背后的語言和象征意義,徹底震懾住其他人。 從效果來看,孟想這個目的,顯然已經達到了,這個幾十秒的群戲鏡頭完成后,孟想對劇組的掌控順暢了許多。 …… 為了拍攝《黃飛鴻》,迪麗巴扎特地向《安心傳》劇組請了近一個月的假。 六月份拍完《星你》之后,迪麗巴扎就無縫進組跟另一位男頂流拍古裝偶像劇《安心傳》去了,拍攝時長大約要一百天。 可誰曾想她那么快就要和孟想二搭,出演《黃飛鴻》的十三姨。 為了拍好《黃飛鴻》十三姨這一角色,迪麗巴扎原本想跟《安心傳》劇組解約,就算賠錢打官司也在所不惜。 好在《安心傳》也是鵝廠平臺的自制劇,經過鵝廠協調之后,《安心傳》先拍男主和其他演員的戲份,迪麗巴扎則請了近一個月的假,先拍完《黃飛鴻》,然后再回歸《安心傳》劇組。 事情傳揚出去后,豆瓣八婆都鬧翻天了,迪麗巴扎同期加入了兩個劇組,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軋戲嗎? 于是迪麗巴扎被罵到飛起,甚至還有人舉報迪麗巴扎,揚言要封殺她這種軋戲不敬業的演員。 不過有鵝廠力捧,網友們的抵制和舉報是傷不到迪麗巴扎半根毫毛的,就是口碑自金鷹獎后,再度跌入谷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