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為了拍好《黃飛鴻》,孟想臨時抱佛腳,觀看了這個時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好幾部關德興版本《黃飛鴻》。 和原時空一樣,在李連杰版本的《黃飛鴻》出爐前,關德興才是黃師傅的代名詞,此老一生主演了七十多部《黃飛鴻》系列電影,從年輕一直演到他年老體衰,再也演不動為止。 孟想看了他最具代表性的幾部《黃飛鴻》后,對此老飾演黃飛鴻時的宗師氣度也感到頗為心折,打算模仿一二。 當然,后來李連杰版本《黃飛鴻》能迅速取代關德興成為黃飛鴻的代名詞,徐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李連杰漂亮的功夫動作無疑更具優勢。 就像金老爺子將武俠江湖和家國天下相結合,令得武俠小說泛發第二春一樣。 徐克版《黃飛鴻》在原版劇情上加入家國大義和民族仇恨,令黃飛鴻這個角色與郭靖一樣,成為了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使得黃飛鴻的形象得到巨大的升華。 徐克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與西方的政治沖突與文化沖突大時代潮流之下,擺在新與舊,即傳統與現代的矛盾沖突中。 從而改變了舊作黃飛鴻中的正與邪,即俠義與罪惡的沖突主題,使新的《黃飛鴻》電影及黃飛鴻這個人物有了新的審美意義。 徐克版《黃飛鴻》還讓黃飛鴻與十三姨大談戀愛,有血有肉生動活潑許多,再加上黃飛鴻升華為為國為民的大俠之后,更顯得他一派宗師氣度不凡。 李連杰所飾演的黃飛鴻棱角分明,性格謙卑、帥氣,嚴肅中不失幽默、霸氣中不失溫情,是原時空無數影迷眼里的經典形象。 只是原時空香港那幫電影人最招人恨的地方就是一個題材火了之后,便有一大堆人進行跟風模仿,徐克版《黃飛鴻》大火之后,短短五六年間便開拍了二十多部《黃飛鴻》。 即使后來徐克啟用李連杰、關之琳等原版人馬,重啟《黃飛鴻》開拍《西域雄獅》,也未能將《黃飛鴻》這個ip挽救回來。 雖然《西域雄獅》取得3000萬票房,名列當年香港票房排行榜第四名,但口碑卻大幅滑落,之后開拍的《黃飛鴻》系列電影,就再也沒有票房大賣的了。 在絕大多數觀眾和影迷心中,《黃飛鴻》系列電影稱得上成功的只有徐克版的前三部,后面大都是平庸之作,甚至可以說是爛片扎堆。 徐克版《黃飛鴻》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最直觀的數據就是它的票房和周邊都爆了。 前三部《黃飛鴻》不僅本土票房一直維持在近三千萬上下,海外票房還特別的好,連小小的韓棒一國,票房幾乎與本土票房齊平,南洋更是超出本土票房好幾倍。 可以說當年憑借《黃飛鴻》三部曲,李連杰的全球票房爆了除成龍之外的所有華人明星。 沒錯,李連杰本土票房是沒打過星爺的喜劇電影,但海外票房和dvd銷售收入方面,星爺的無厘頭喜劇也確實打不過李連杰的《黃飛鴻》。 徐克版《黃飛鴻》,北美dvd銷售每一部都在一百萬張以上,后來李連杰赴好萊塢發展,片酬能拿到1500萬美元的巨星級別,未嘗沒有《黃飛鴻》海外大爆的原因。 孟想最終選擇走功夫皇帝路線舍棄無厘頭喜劇路線,最大原因便是功夫路線全球通吃,無厘頭喜劇因為有文化隔閡,外國人很難get到笑點,影響力自然只能局限于本土,最多再加上華人扎堆的國家地區,想要有全球影響力那可太難了。 原時空華語影壇有全球影響力的明星只有兩個半,一是李小龍,二是成龍,還有半個是李連杰。 李連杰之所以是半個,是因為他未能如成龍一般擠入2000萬美元片酬的超巨俱樂部,也未能如李小龍一般在全球掀起功夫熱潮。 不過就算是兩個半,這兩個半也全特么是功夫明星,可見華夏電影人想要走出亞洲沖向世界,只有功夫片這么一條道路好走。 想要以演技征服好萊塢?想多了,連發哥都做不到,更別提其他人了。 …… 夢工廠發布面試、試鏡通知之后,首先前來面試的一大票武術執導和執行導演。 《黃飛鴻》和《星你》一樣,孟想仍然是自導自演,以便掌控整個劇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