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此言一出,此起彼伏的驚嘆聲又是響徹全場。 “這樣以來,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根據擬真系統的反饋隨時調整治療方案了?” 有人立即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一個垂危的病人,我要用藥,如果能觀察到用藥之后的效果,如果無效或者更嚴重了,那就直接換另一種方案,如此重復,就能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案?” 這個邱飛還真的沒辦法回答了,他看向康碩,康碩也是起身來到臺前:“理論是可以的。” 理論真的可以,科技手札的擬真實驗室就能做到,但現實中就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物質采集的問題。 哪怕是現在,兔子這種實驗體,名義上是利用細胞芯片集群采集的身體數據,但實際上都是康碩利用科技手札具現并同步邏輯模型到現實系統的。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模仿和對比,通過細胞芯片集群采集生物體數據康碩也已經摸到了一些門道,但這樣得到的數據模型精度還差得有些遠。 更不用說人體的藥物反應了,科技手札的擬真實驗室雖然可以做到,但那必須是在他本人在場的情況下才可以,也就說,這樣的設備短時間是不會有第二臺的。 所以康碩才說理論上可行,他也是接著說道:“但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獲取病人身體精確數據的手段是利用細胞芯片集群,所以,必須是血液中已經有我們分化功能各異的細胞芯片的人才能使用這種方法。 “這批患者,也是必須在骨髓移植之后,造血功能恢復之后,血細胞擁有了細胞芯片的能力之后,才能監測到這些數據。所以,普通人是不可以的。 “不僅如此,我們還需要所有藥物的藥物分子甚至更微觀層面的數據倉庫,兩者結合,才能做到這一點。” “這樣的設備短時期內會量產嗎?”這個問題問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大家幾乎都非常關心這個問題。 康碩略一思慮,事實上,什么時間能夠量產這件事兒,他自己也不知道。 運算暫不必說,結果可以通過5g網絡調節同步,但信息的采集必須能夠自主進行了才能有下一步。 現在的這臺機器,信息采集還靠著腦子里科技書札擬真實驗室的具現呢,這個問題解決不了,談何量產? 難不成一臺機器還能配上一個他自己不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