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轟轟烈烈的移民新政-《弘治大帝》
第(1/3)頁
朱佑樘人還在遼東,已經通過海運,八百里加急,發了一道詔書回京城。
此詔令被朱佑樘命名為弘治三年1號詔令。
詔令內容為:開發遼東詔令,鼓勵漢地百姓前往遼東定居,不論戶籍,民籍,奴籍,樂戶,只要愿意前往遼東新地,都可以給予民籍。發放土地,五口之家,最多可以授予三十畝田地,此三十畝田地永久免田賦,若是想多開墾土地,政府也允許,只是除開免稅的三十畝地之外,額外開墾之土地需要繳納田賦,按照什稅一進行。
詔令里的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還涉及到參軍問題,今后遼東不在存在所謂的軍戶,都是民戶,但是詔令又鼓勵遼東的民戶進行參軍,對于家中有人參軍之人,可以在參軍年限中再免稅三十畝田地。
詔令對于參軍的年限有要求,年滿十八方可參軍,軍中服役期為五年,最多只能十年,若是滿十年將會強制退役,而且參軍之人在軍中是有軍餉的,餉銀前五年是每月一角銀元,滿五年之后,正常士兵的軍餉則為每月一個銀元。
弘治三年的這個1號詔令通過大明日報幾日便傳到了大明的每個角角落落,隨著政務學院的第二批學員又一次進入了實習期,這次朱佑樘還是將他們全部安排到了大明的每一個縣中。
這些學員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將弘治三年的1號詔令宣傳到下面的每一個鄉,每一個村。
隨二期學員在大明下面的每一個鄉村宣傳之后,整個大明似乎都如那剛煮熟的開水,翻滾著,而又靜謐著,似乎在積蓄力量,隱約要將這天地翻轉過來一般。
鄉村先是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中,接著一些無地之佃戶總有些不真實之感,這天底下竟然還有這等好事,皇帝竟然給他們這些免費發田地,而且還不收田租。
祖輩流傳下來的發田傳說還是洪武皇帝時期,那時大明才剛剛創立,洪武皇帝因為剛從蒙元手中搶奪了江山,手上有著大片荒地,又無人種地,所以他才給大明百姓免費發放土地,還發放耕牛,種子。
但是洪武皇帝發這些可不是免費的,這些可是要交田租的。
當今陛下不光發田地,發終身免田租,這是天生圣主啊。
不等佃戶做出反應,率先反應過來的是那些地主們,他們一邊在心底暗搓搓地咒罵著當今皇帝不當人子,仔賣爺田不心疼,一邊又不得不肉疼開始進行降租。
不降租不行啊,那些佃戶可不是奴隸,他們都是自由身,說不定被皇帝陛下這條詔令給吸引之后,一氣之下跑遼東去了,咋辦?他們手中的地誰來租種?
當這些佃戶聽到自己的東家主動給他們減租,他們又是驚詫不已。他們只感覺自己是身處夢境一般,仿佛日子一下變得好過很多。
皇帝陛下忙著給他們分田地,地主家忙著給他們減租,似乎一夜間他們這些無地佃戶一下子成了香餑餑。
更受震動的還是那些樂戶賤籍,因為詔令明確說了,不管你之前是何籍,只要愿意千萬遼東落戶,就可以改成民籍,改為民籍啊,這是他們這些賤籍多少代人的夢想。
因為只有成為民籍,在大明才能算是個自由人,今后才能參加科舉。
自從朱佑樘登基以后,大明的戶籍貴賤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改變,當然最貴的還是民籍,因為民籍既可以參加文科舉,還可以參加武科舉。
其次則是軍戶,原本隱約快要被大明人瞧不起的軍戶,又被朱佑樘拉入了高貴行列,為何?因為軍戶子弟參加科舉有優勢,可以加分,考文科舉,加五分,考武科舉竟然可以加十分,這是多么大的優勢,僅此一項便讓大明人趨之若鶩。
因為在大明,當官就是他們唯一之追求。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溧水县|
定结县|
观塘区|
罗源县|
万全县|
社会|
龙里县|
简阳市|
安丘市|
卓尼县|
栾川县|
鹤山市|
奇台县|
原阳县|
宁国市|
龙胜|
含山县|
甘泉县|
连江县|
宁强县|
南靖县|
奈曼旗|
抚松县|
潜山县|
郑州市|
沈丘县|
锡林郭勒盟|
南昌县|
阜康市|
石楼县|
阳江市|
荥经县|
高淳县|
理塘县|
嘉定区|
商都县|
长丰县|
奉化市|
宿松县|
武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