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辭別朱佑樘之后,壯志滿懷的白昂來到了河南,他發現決口的黃河遠比他想象的還要太嚴重。 此時整個中原大地已經是汪洋一片,殃及河南、山東、河北、江蘇等地區。 他和他的治河大軍,在茫茫水域像是一葉孤舟。 但白昂毫不慌亂。黃河最終還是要奔流入海的。治水的關鍵在于如何讓黃河以最平穩的路線入海。 所以,白昂提出的治水方略就是:北堵南疏。 北堵,就是在黃河以北的沿線地區修筑堤壩,防止黃河水向北蔓延;南疏,就是在黃河南岸地區廣挖運河,分流緩解洪峰壓力,并將黃河南岸幾條水道連接起來,引導黃河水經淮河入海。 一句話:把黃河水平安趕入大海,就是勝利! 雖然治水方略理論看起來簡簡單單,但是操作起來卻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而且這里涉及到了好幾個省份,彼此互不統屬,需要協調作戰,這些顯然已經超出了白昂的權利范圍。 于是白昂六百里加急將自己的治理方略奏本奏報給了朱佑樘,朱佑樘看后才發現他是真的看走了眼,白昂其人明顯是一個有著真材實料而且相當務實之人。 從他的奏本就可見一般,治水方略條理清晰,數據詳實,真是朱佑樘登基一年多來看過的最讓他賞心悅目的奏本。 這也是朱佑樘為什么要御駕前往災區賑災的原因,實在是白昂的這個治水方略想要真正落實,光靠白昂這個工部右侍郎,是壓不住陣腳的。 因為里面涉及到好幾個行省,他一個正三品哪里吩咐得動從二品的布政使。 所以理論好未必是萬能的。哪個地方該修堤壩,哪個地方該清淤,哪個地方該泄洪,都是需要反復斟酌的,反復和各個行省布政使協商扯皮的。 比如泄洪,下游的行省可都不愿意新河道在他的地盤泄洪,萬一明年洪水再爆發,在他的泄洪區決口,他找誰說理去,政績還要不要了?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才是官場的常態。 朱佑樘收到白昂的奏本之后就已經知道這種事情要么真如戲文所說派一位位高權重的欽差大臣才行。起碼得是內閣成員,其他人不管用。 剛好朱佑樘也想見識一下真正的大明到底是怎么一個情況,于是才有了長安街誓師出京賑災的那一幕。 經過急行軍半個月,朱佑樘一行終于抵達河南開封,“朱雀會”的那些人十幾天下來竟然也能跟上朱佑樘他們的腳步,實在是稀奇。 只能說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這幫京城來的志愿者,大多數養尊處優的貴家公子哥,之所以能咬牙堅持,那是朱佑樘身先士卒。 即便是張妃,這個被皇后安排照顧他生活起居之人也只能騎馬而行,所以“朱雀會”的公子哥都只能咬牙堅持,而且似乎情緒依舊高漲。 當這幫人看到開封城外已經是一片澤國,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他們,他們原本沒來實地考察之前,只聽報紙說黃河決口,但是具體黃河決口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他們并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但是今天看著那一片澤國真的是震撼到了,百里無炊煙形容的就是這個樣子。 對此他更佩服朱佑樘的深謀遠慮,如此大的災情真不是一城一地所能解決的,就是需要集合整個大明的力量,集中力量才能幫忙解決。 “如今開工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河南陽武,另外一個則是宿州古汴河。”白昂一見到朱佑樘,便開口談論起了治理方略。 “具體如何實施細細說道。”朱佑樘開口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