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商稅改革(求訂閱)-《弘治大帝》
第(2/3)頁
“哦,葉尚書想到了增加稅銀之辦法?”朱佑樘真的有些好奇,除開商稅這個戶部尚書還能想到其他稅?
“是的,皇上,臣認為自大明開國一百余載,邊疆已趨于穩(wěn)定,之前的開中納糧法完全可以改一改。”葉淇建言道。
“如何改之?”朱佑樘問道。
“臣以為可以改成‘折色法’讓商人折銀換鹽引。如此朝堂可以得銀兩百萬余兩。”葉淇終于將他自己琢磨了好久的新鹽稅法說了出來。
葉淇最近剛上任戶部尚書,為了能增加朝堂的稅銀,可是操碎了心,頭發(fā)白了不少,這不還真給他想出了這么一個立馬可以增收兩百多萬兩稅銀的辦法。
朱佑樘聽到葉淇這個辦法,有忍不住想翻白眼的沖動,此時他也終于想起來這個戶部尚書是何人?
這個葉淇不就是導致大明后期邊疆糜爛的罪魁禍首嗎?就是他的折色法導致邊疆的糧食供給不足,邊疆出現(xiàn)大量逃戶逃兵,建奴因此坐大。
惡性循環(huán),大明不得不向邊疆不斷輸血,加征內(nèi)地田賦,官逼民反,最終亡了江山。
“葉尚書,你這是異想天開之策。”朱佑樘毫不客氣地指責葉淇道。
“太祖制定開中法,是因為邊疆乃離亂之地,普通百姓是不愿意在那里安心種地,如此才鼓勵商人進行商屯,若是改成你所謂的折銀法,商人逐利,若是改用銀換鹽引,商屯定然不復存在,到時卻需要朝廷輸糧,太祖早已知道此中的利弊,難道你比太祖更聰明?”朱佑樘詰問道。
葉淇被朱佑樘這聲詰問弄得頓時滿頭大汗,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一言。
“李侍郎,你以為商稅如何?”朱佑樘不再看葉淇一眼,接著問戶部左侍郎李東陽。
“臣以為商稅征收,勢在必行,臣已經(jīng)查閱過太祖之時的卷宗,太祖之時,農(nóng)稅高達四千多萬石,而商業(yè)卻很凋敝,僅有一百多萬兩,如此商稅對于太祖而言可有可無,所以太祖才定了商稅三什稅一,如今時移世易,是該改一改。”
李東陽立馬領會到了朱佑樘的意思,贊同道。
“臣也以為商稅稅率到了該改一改的時刻,若是不征收商稅難道征收農(nóng)稅嗎,我朝可是士農(nóng)工商,商人排位最末,豈能最優(yōu)待?”內(nèi)閣首輔劉吉出列附和道。
“劉首輔之言深合朕意,商稅豈能比農(nóng)稅更低,誠如李侍郎說言,立國之初,太祖之所以定商稅為三什稅一,乃是為了鼓勵商業(yè),如今大明商業(yè)蓬勃發(fā)展,是時候改變商稅率。”朱佑樘開口道。
這皇帝朱佑樘和李東陽這是給太祖朱元璋臉上貼金,朱元璋出生一輩子沒有接觸過商業(yè),對商業(yè)壓根不了解,才定的商稅三什稅一,根本不是為了什么狗屁鼓勵商業(yè)。
但是皇帝這么往他祖上貼金,底下的官員也只能捏著鼻子答應。
“皇上,不知這商稅應定為幾何?”劉吉出列問道。
“暫且定為什稅一。”朱佑樘一錘定音說道。
想想大明的商稅也真是奇葩,三什稅一,現(xiàn)代中國的增值稅都還有十三個點的,還有工人的五險一金,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收費項目,現(xiàn)代企業(yè)依舊風生水起,有利可圖。
如今大明起征商稅什稅一絕對是有利可圖的,畢竟大明可沒有什么五險一金的說法。
“另外,如今大明的商業(yè)可是不小,朕決定將商稅征收單獨成立一個機構(gòu)進行管理,就由戶部左侍郎李東陽為首,成立商稅司,直接管理全國商稅。”朱佑樘開口道。
“臣遵旨。”李東陽出列躬身道。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都县|
阿瓦提县|
阿拉善盟|
蓝山县|
无锡市|
延安市|
尤溪县|
八宿县|
麟游县|
临汾市|
望江县|
玛多县|
当涂县|
安龙县|
安顺市|
凤翔县|
阿坝县|
漯河市|
杭锦后旗|
扬中市|
河间市|
临西县|
富平县|
津市市|
当涂县|
化州市|
荥阳市|
卢氏县|
永清县|
江安县|
庆安县|
台东市|
西林县|
邳州市|
荣昌县|
大同市|
威远县|
连云港市|
陆良县|
卓资县|
大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