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曹穎的話起了作用,學生們不再盲目地去鬧騰了。 但該有的愛國行動,例如游行,話劇社表演,或者是宣傳之類的還是一樣都不會少。 只是內容標語,從“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這種激進且并不會使日政府滿意的內容,轉化為“和談不是屈辱,和談不是忍讓,和談不能因為妥協而做出讓步,做出任何有損國家利益的行為”之類。 學生們在大街小巷游行的口號也轉換了攻勢: “平等和談,日本該有誠意,從真如和南翔撤兵?!? “泱泱中華,不斥和談,亦不懼開戰。” …… 田靜、陳怡、張楚三人也參加了游行。 除此之外,三人還組織了一個話劇社,專門兒用來向民眾出演,喚醒人民的愛國之心與憂患之心。 排版的話劇中的其中一場《平身》更是非常形象生動地演繹了中日和談時的情形,表達出來的意愿更是分外強烈。 核心是: 和談可以有,屈辱卻不能有,站在平等的角度,罷兵言和。 只是到了話劇社出演的時候,田靜,陳怡兩人原本為周衛國選定了一個角色,卻被周衛國拒絕。 張楚為此不悅,“我早就和你們說了,人家壓根兒跟我們不是一路人,不游行,不示威,現在連話劇社都懶得參加了?!? 周衛國的回答是:“演話劇,那是女孩子該干的這些事情,我們這些大老爺們應該干點兒實際的。” 張楚為此氣結,“周文,你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說我不夠爺們兒?” “張楚,別激動,我不是那個意思?!敝苄l國笑了聲,就要離開。 田靜卻堵住周衛國不讓他離開,靈動的眸子在周衛國的身上來回打量著,“周文,你不參演我們的話劇可以,但必須得留點兒什么,不管是建議也好,還是觀點也罷?!? 周衛國沉吟片刻,道:“大明國朝三百年,無漢之和親,唐之結盟,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不稱臣,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我希望和談亦能如此,否則那就不是和談,而是一種變相的不平等條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