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且孟朝改種冬麥后,農業產能超出漢室無數,眼下看來天下應該不存在饑荒之患。 隨后國淵說到了一個更為關鍵的數據,道:“國家財政增長迅速,截止今歲財政增長到了四千三百萬貫,財政盈余一千六百萬貫。如今府庫當中有黃金三百二十萬斤,白銀兩百六十萬斤,錢五千三百萬貫。各類絲、綢、緞、綾、絹、錦等共計四千二百八十萬匹。” 話音剛落,滿堂喧嘩,公卿們彼此互相攀談,以確定自己沒有聽錯。 張瑞敏銳的問道:“朕記得五年計劃之前,國家財政收入尚不足三千萬貫?” 國淵鄭重的點頭,說道:“稟陛下的確如此。” “可曾算過每年增長比例為多少?” “約在百分之八。其中多數為工業所增。” 眾人同時望向工信司少尹杜畿,這位掌管帝國工商的高官,會給所有人怎樣的震撼? 杜畿從容起身,向張瑞拱手說道:“稟陛下,歷經五年,我朝已建設成功渭南、范陽、東萊、江都四處工業區。僅這四處工業區,每年納稅金額便高達八百萬貫有余。” 說到這里杜畿故意停頓了一下,看向滿堂公卿,只見所有人,包括陛下在內都震撼非常,不知該做何評論。 是的,怎么可能不震驚。這意味著僅約四個郡的稅收,就占據了天下賦稅的五分之一左右。 而要知道,孟朝僅州一級的行政單位就有十六個,兩京十二州、再加上安西、遠東所轄郡國何止百數,此外還有數以百計的藩國繳納貢金。 如此龐大的帝國,如此廣袤的領土,如此眾多的藩國,可是集合全力提供的財政稅賦才只是區區四個工業區的四倍。 眾人不敢想象,當帝國更多的工業區興起,整個天下會有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 至少有一點眾人確認無誤,整個國家的稅收會變得極為充盈。 軍隊建設能夠徹底得以保障,不會出現無力擔負軍費開支的的情形。 這一點張瑞也能清楚看到,孟朝最不濟也是大宋的情形。但是,孟朝的武德遠非大宋能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