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瑞慢騰騰的吃完了飯菜,甚至還悠閑愜意的喝了一杯清茶,此時昭華宮內的爭吵還依舊激烈,公卿大臣們完全沒有一絲要停歇的意向。 爭執直到門外禁軍傳來一聲贊拜:“民部中郎國淵覲見。” 高大的宮門洞開,從永安倉城一路風塵仆仆趕回的民部中郎國淵,清理掉身上的雪花,沒好氣的說道:“民部不在,汝等連如今太倉財富具體詳情都不知曉,如此激烈爭執,豈不是白費力氣?” 工部中郎裴輯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立即高聲附和道:“國中郎所言極為在理。汝等關于財政份額之爭,還為時太早。說不定僅黃金券就能支撐工部水利工程。若如此,今歲財政度支,工部太倉的份額亦可讓給汝等。” 張瑞亦立即抓住時機,說道:“既然如此,都坐下,聽聽工部詳細規劃,與民部府庫情況。” 六部九卿中,民部、工部已經表態,兵部還未返回,剩下的刑部、禮部、吏部在財政預算方面向來不占大頭,如今聽說有機會可以瓜分工部份額,總算達成所愿。 內閣在財政度支中沒有多少利益關切,往常也是內閣負責主持會議。 所以在皇帝與內閣的合力下,六部九卿終于暫緩了爭執重新回到了坐塌上。 直到夜色已深,昭華宮內點上一個個粗長的蠟燭,廷議才重新回到了正軌。 裴輯直述主題,說道:“吸引天下百姓目光,關鍵是在大河下游、河南、河北等地開分渠、支流,改大河主干道。” “無論是大河主干道還是分渠、支流所經之地,都會顯著改善當地水紋條件,既實現分殺水怒,防洪疏導的目的,也灌溉了良田,改善農業。” “最后還能利于航運,促進當地經濟繁華。” 內閣首輔審配皺著眉頭說道:“但同時也帶去了水災風險。” 裴輯笑著點頭,說道:“這不正是朝廷希望的局面?有利弊才會有爭議,有爭議才能吸引百姓的目光。” “至少大河兩岸百姓都會關注于此,爭執到底要不要引大河入境。” 張瑞問道:“若如卿所言,百姓民情激憤,反對大河入境當如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