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張瑞點頭,難怪漢朝的財政危機問題不是很嚴重。 僅冀州一個州的人口就有六百萬,甚至足以支撐曹魏這種割據政權維持三四十萬的軍隊,豪強世族拿頭反抗這三四十萬的軍隊? 司馬朗說道:“歷經漢末戰亂,冀州人口削減數百萬,但冀州豪族眾多,隱戶、部曲被徹查,黑山軍歸化,亦補足一部分戶籍,最終使我朝冀州人口維持在四百五十三萬。” “雖然戶籍略有差距。但論經濟、論田畝、論稅收,我朝在河北能有效掌控資源都遠超出前漢。” “善。至少不枉我朝比前漢晚這么多年,時代與社會都在發展。” “此誠賴陛下光明至德,澤被四海。” 或許吧,張瑞笑了笑,自己對這個時代影響著實不小。 冀州匯報完之后,益州承宣布政使溫恢起身,說道:“益州人口數量不及冀州,亦不如涼州純凈。益州十二郡一百一十八邑,在前漢之時,有一百五十二萬戶,七百二十四萬口。歷經漢末,蠻夷作亂,殺伐不斷,共計有五十六萬戶,三百零八萬人。” 其他公卿皆有所唏噓。遭逢亂世,這種地勢復雜,人口稠密的漢胡交雜地帶,最容易人口銳減。 甚至在亂世,益州就可以看作是五胡亂華在大地上的預演。 誰也不知道在益州境內究竟有多少胡人種族,即便后世這里也是一個著名的多民族聚集地。 蜀漢政權平定的胡虜叛亂不計其數,僅赫赫有名的無當飛軍就有太多平叛紀錄。 所以永壽三年,益州人口有七百萬,到了漢末三國,蜀國人口就只剩下了九十萬。 可是偏偏益州的地勢不似涼州一樣平坦廣袤。益州境內有大量深山叢林,胡人往里面一鉆,孟軍也只能望而興嘆。 溫恢說道:“關于益州恢復生機,臣建議陛下無需太過憂慮。益州蠻夷不似胡虜,沒有戰馬馳騁數千里。列陣而戰,前漢亦能輕松擊破蠻夷。如此方有永壽三年(157年)時,益州人口七百二十四萬之盛世。” “只要朝廷穩固,以我朝武德之昌盛,局面會遠優于前漢。臣以為益州境內蠻夷胡虜若不敢反叛,亦是一個稅收來源。” “布政使此言何意?”民部中郎國淵關切問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