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貴霜國連掙扎都不掙扎的態度,讓長孫素摸不著底細。 便又讓翻譯對貴霜使者說道:“貴霜必須向圣朝稱臣納貢。其國王繼位,若不得天子首肯,便得位不正,天下共擊之。” 翻譯話音未落,使者又連忙點頭,跟搗蒜一樣,用力而又連續。 在張瑞看來,貴霜作為當世四大帝國之一,應該有自己的格調,誓要與孟朝一爭高下。 但貴霜已經早習慣躺平,向中原稱臣納貢對他們而言并不是什么屈辱的事情。在漢室大亂之前,貴霜是“歲獻貢賦”。 而且戰亂結束之后,貴霜在歷史上也是非常自覺地雙膝一軟,跪在中原割據勢力腳下。 曹魏并不算是什么大一統王朝。人口更是十分有限。 可就是如此,剛剛立國還未登基稱帝的曹魏,就收了一群小弟。 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大魏吳王孫權。 這是魏國的大魏吳王,而不是魏朝的吳王。其中差距極大。屈辱的東吳臣子張昭等人憤慨垂淚。 但在孫權之上,還有另一位大魏王。那就是親魏大月氏王——波調。 三國鼎立局勢形成后,太和二年(公元229年)十二月癸丑,大月氏王波調(韋蘇提婆二世)遣使奉獻,遂以調為親魏大月氏王。 也不知道這位貴霜國的貴霜之主,摩訶羅阇、萬王之王,受到萬里之外一個割據政權冊封的大月氏王,是何心情。 但總而言之,作為四大帝國之一的貴霜,還未交戰就像曹魏稱臣,著實是有些侮辱帝國之名。 而如今,貴霜至少還壯著膽子抵抗了幾次孟朝大軍的進攻。 倒不是孟朝大軍軍威不如曹魏,而是孟軍統一中原的速度太快,導致貴霜對中原形式的變化還知之甚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