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蘇則的不世之威-《漢末之并州匪政》
第(1/3)頁
談及胡人將領,總是容易讓人聯想到安史之亂。似乎是一個胡人將領就將大唐攪的天翻地覆。
但其實安祿山的叛亂并不嚴重,以唐廷的軍事實力,剿滅安史之亂易如反掌。
叛軍打到潼關下面,就已經是強弩之末。連攻近五個月也打不下潼關。
后來討平安史之亂的主力,精銳邊軍之一的朔方軍此時已經在河北大敗史思明,連戰連勝。郭子儀、李光弼率領精銳邊軍已經開始向叛軍老巢范陽逼近。
唐廷人心未失,安祿山主力大軍又鈍兵天下雄關前接近半年,于是河北十七郡集結義軍二十萬人。共推顏真卿為盟主,起兵討伐安祿山。
同時安西、北庭、安東等仍忠于唐廷的絕對精銳邊軍,正源源不斷的向中原匯合,勢要一舉蕩平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可笑胡人叛將。
可以說安祿山天寶十四年十一月起兵叛亂,天寶十五年五月就敗局已定。這也是為什么唐玄宗前期一直不肯相信安祿山會起兵造反,敢起兵造反。
短短半年的時間而已,在一個強盛帝國數百年的時間范疇上看,連打個噴嚏都不算。論威脅程度,論牽涉地區,連漢初的七王之亂一半水平也沒有。
而這兩場戰爭同樣是叛軍鈍兵于堅城之下,最后卻走向完全不同的結局,唯一的原因就是兩位當朝皇帝對軍事的干預程度不同。
雖然兩人前期都是一代明君,但漢景帝絕不插手軍事指揮,完全由周亞夫指揮戰事。所以趁著吳軍鈍兵淮陽城下,漢軍截斷了叛軍的后方糧道,于是大敗叛軍數十萬。
而唐玄宗則是微操達人,放著郭子儀、李光弼、哥舒翰、高仙芝等無數軍事名將意圖掐斷叛軍后路的軍事部署不用,不等精銳朔方軍打入范陽,就自己微操指揮前線,強逼潼關守軍出戰,結果唐軍中計被伏,近乎全軍覆沒。
于是潼關失陷,長安失守,安史之亂徹底糜爛,無法收拾。
又來了后世網友那句最經典的話,“在皇位上拴條狗“,安史之亂都會被輕松平定。
這也是張瑞從來不指揮軍事作戰的原因,實在太容易引起慘烈的軍事敗績。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罗县|
垫江县|
邳州市|
达孜县|
纳雍县|
肥西县|
卢湾区|
乌鲁木齐市|
慈利县|
江源县|
锦屏县|
南宁市|
通河县|
遂川县|
东乡族自治县|
昌都县|
彩票|
石棉县|
长治市|
汶川县|
曲靖市|
肃南|
宣化县|
新建县|
新田县|
三原县|
克拉玛依市|
莆田市|
土默特左旗|
临颍县|
张家界市|
竹溪县|
阜宁县|
桐乡市|
安丘市|
文登市|
偃师市|
平陆县|
固原市|
河池市|
兴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