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孟朝的帝國雙壁一位是羊承,另一位同樣是家中次子,即武侯諸葛亮。 兩人的軍事才干雖然都被長安學宮所驚嘆,但風格卻大不相同。 羊承的風格屬于傳統印象中的將領,即善用兵,變化若神,又驍勇猛烈。能帶領鐵騎縱橫萬里,身先士卒者,無外乎如是。 而諸葛亮則更像是一位軍事家,在戰場變化上沒有太多驚艷奇策。其一項的風格是主張賞罰分明,精練士卒,嚴明軍紀,使三軍如臂使指,戰力冠絕一時。所以其也無需太多華麗操作,只要大軍壓上去,就能大破敵軍。 尤其火藥技術的逐漸成熟,大軍攻城,精銳甲士無邊無際,井欄云梯千重,能順利掩護工兵在城門附近安置炸藥包。 這使最后一項能抵擋諸葛亮大軍進兵的防御壁壘也失去了防御價值。 給諸葛亮一段成長時間,當世就再也沒有人能在正面戰場,擋住諸葛亮的攻勢了。 對歷史感興趣的人一定都聽過亞歷山大大帝的名字,這位君王帶著三四萬腓力二世留給他的訓練有素軍隊,一路遠征,從歐洲一直打到了印度,打到了他們以為的世界盡頭,才班師返回。 之所以有這種戰績,其一是因為腓力二世留下的軍隊能征善戰,其二則是亞歷山大大帝是一位天才將領,一路戰無不勝,能確保每攻必克,逢戰必勝。 如今諸葛亮也同時具備了這兩項條件,孟朝有無數驍勇善戰的基層將領,有一支軍紀嚴明,訓練有素的大軍。諸葛亮親自指揮的戰事也是戰無不勝。 張瑞打算將這位年輕的天才將領派到遠東都護府去擔任節度使,拿鮮卑、烏桓、高句麗、夫余、辰韓等小國練練兵法,積累一下軍事經驗。 然后嘗試給他四萬精銳步騎,讓他一路向西,揚孟朝國威于萬里。 鄭和下西洋,展現國威的對象沒什么大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