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陳群杰出的政治才能,徐州得以迅速安定。 隨后朝廷調來大量谷物,從而將糧價逐漸從石米三千錢,變為了石米三百錢,石米百錢,石米八十錢、六十錢、四十錢,最終穩定在了石米三十錢。 這平滑的糧價曲線可知,關西豪商在這次平息糧價中出力良多。 尤其那些先期將糧食從關西販賣到徐州的豪商,獲利之豐厚,已經突破尋常百姓想象的極限。石米三千錢,其收獲的利潤,完全是一個天文數字。 若能抓住機遇,迅速送來十萬石糧食,一次便能賺取三億的資金。 對于這些無孔不入的大豪商,難得張瑞這次沒有厭惡。 因為石米三千錢的糧食還能賣出去,是因為徐州真的缺糧。朝廷默認糧價三千錢合理。想要盡快送來糧食,救活百姓,必須要給這些大豪商充足的利益。 在此基礎上,官府每次有糧食送到,都會狠壓糧價。比如官府首次有三十萬石糧食送到,立即將糧價壓到了石米三百錢。 百姓們見到官市中有便宜糧食出售,立即前去搶購。于是關西大豪族們紛紛跟著降價。 就算石米三百錢,豪族也有十倍以上的利潤。這時候能多賣一石糧食,就是多收獲一份巨額財富。 關東豪強不認開元通寶,但這種貨幣在關西可是絕對的硬通貨。關西發達的農業發展水平,繁盛的工商業撐著這種貨幣的流通價值。 其購買力無比堅挺! 因而徐州百姓非常認可這種貨幣,聽說官府以百錢每月征募匠人。 工人們一合計,全年兩千四百錢能夠買八十石糧食,除去全家田稅三十五石,還剩四十五石。 百姓們是既欣喜,又疑慮。 世間真的有這種美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