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漢末的這些諸侯,軍事水平如何不太好評價,但治國理民水平都奇差無比。 不然也不會只用了短短幾十年就將全國人口從六千萬,打到了官府在冊戶籍只有八百萬。 大部分諸侯都不得民心,所以經不起戰敗,一次戰敗就會令其萬劫不復,再無東山再起的機會。 這其中袁術因為不修法度,奢姿無厭,以劫掠為資,是其中代表。 一個漢末前期最強大的諸侯,竟然能夠不修法度,不征收賦稅,全靠劫掠百姓來維持奢侈生活。十余萬大軍補給沒有穩定供應,災年時要靠吃河蚌田螺來維生。 這種行為在張瑞看來簡直不可思議。這種人就算對手全部不堪一擊,他的軍隊在統一全國的路上也會因為缺糧而崩潰。 事實上也的確實如張瑞所想,從建安二年(197年)春,袁術勢力達到鼎盛,僭號“仲氏”開始,到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術病死。不過短短的兩年時間,袁術就從不可一世的漢末第一大勢力瞬間跌落谷底,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曾經那么輝煌強大的袁術派系就灰飛煙滅了。 而這期間,袁術更是只在建安二年(197年)同呂布、曹操先后打了一仗,就徹底衰敗,一蹶不振。 建安三年(198年)開始,曹操就開始攻滅呂布,放任袁術在淮南自生自滅。 走投無路的袁術,想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陳蘭,卻被雷薄等人拒絕。 六月盛暑,袁術欲得蜜漿解渴,又無蜜。窮途末路的袁術自己感慨怒吼道:“袁術怎么會到這個地步!”最后嘔血斗余而死。 看著地圖上密密麻麻標記出來的潛在叛軍,張瑞凝神靜思片刻,凝重的對郭嘉問道:“這是否意味著只要孤派遣大軍進入淮南,袁術麾下將叛亂此起彼伏?” 郭嘉鄭重的點頭,說道:“錦衣衛已聯系無數江淮豪杰。江淮豪強李通,南陽豪強孫狼,汝南軍閥劉辟、何儀,揚州軍閥鄭寶等,皆愿糾連附近郡縣豪杰十余戶發起叛亂,助我大軍斷絕袁術糧道。” 張瑞看了一眼地圖,問道:“那袁術還能穩妥掌控在手中的郡縣還有哪些?” “還有廬江、丹陽、吳郡三郡,錦衣衛還未給出回信。” 丹陽郡、吳郡,這是孫策打下來的江東郡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