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初高唐之戰的戰報,高順、張遼、段文、徐榮等軍中高層將校數十人都日以繼夜的研究過數十次。 裴儉、徐晃、張繡三位校尉,以及軍中十名軍侯都被五位中郎將要求,詳細匯報戰事的每一個細節。 當時裴儉是繼張白騎之后,軍中第二次遭遇重大折戟。 可以說高唐之戰的每個細節都被軍中將校、參軍、幕僚們研究的淋漓盡致,戰報上的每個字都被所有人認真品味。 探尋當時的指揮是否存在失誤,如何改進才能防止劉備逃離。 認真比對過之后,高順、張遼都一致承認,裴儉的指揮已經做到了極致,將校的勇武也毋庸置疑。猛將張飛被砍斷手指,幾乎身死。猛將關羽身受刀傷,血灑疆場。 只是劉備之得人心,能的人效死力,才使其隱匿于城中茫茫人海。 但即便如此,劉備一行人本也無望逃脫追捕。是青州黃巾軍的突然出現,才最終使劉備魚目混珠,失去行跡。 這樣一個能得人心,又仿佛有氣運加深的野心家。 關西無數將領都將其視為生死大敵,無比重視。 在開戰之前,高順、張遼、法正、荀攸都以為會是一場最激烈,最殘酷的戰事,將士們必須奮命弘毅,咬牙堅持,極盡忍耐,才能獲得最終勝利。 但事實卻是完全相反,戰事的順利遠超眾人想象。 徐州軍一觸即潰,只有西門的關羽所部抵抗了一刻鐘,其他各門投降的將士密密麻麻,抵抗的士卒寥寥無幾。 法正敏銳的發現,投降的俘虜幾乎都是建制完整的一支軍隊,立即對高順諫言道:“大將軍,劉備似乎能親下而不能容于上。徐州豪強、將領并不對其歸心,只觀敵軍投降之齊整,便可知一二。絕不能放虎歸山,否則無豪強掣肘,其能輕易拉出上萬士卒。” 沒有頑固豪強掣肘,主將能順暢指揮每名士卒,大軍能發揮出何等戰力,關西將校最是清楚不過。因為關西大軍便是這種架構形式! 高順立即說道:“傳令給營外騎兵,嚴格追殺每一名俘虜,不跪地投降者,就地格殺!今日務必要抓住劉備!” 與此同時,右驍衛禁軍的參軍荀攸也在向張遼諫言,說道:“大將軍,徐州大軍潰敗,劉備逃竄本領當世一流,某斷言其必然會自投武水,順流而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