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封侯拜將,當年與張瑞一同從孟縣起兵,忍饑挨餓,奮命打拼的將領,張瑾、高順、段文、謝玄、張遼以及趙云,都實現了這諸夏百姓千古以來夢寐以求的最高夙愿。 趙云立即單膝下跪,垂手說道:“某必為丞相結草銜環,死而后已!” 張瑞笑著扶起趙云,說道:“關西文武無數,孤最信任之人只有瑾叔、兄長、高順將軍以及審閣輔寥寥四人。” “如今孤即將返回長安。十三萬大軍駐扎于關東,朝廷百官云集于洛陽。形勢如履薄冰,若無親信重將坐鎮,孤實在是不能安心。故孤打算留兄長在洛陽坐鎮,既鎮壓洛陽百官不軌之心,亦監督關東十三萬大軍!” 是時候讓這個天下見識一下錦衣衛的恐怖能力了。 官員敢密謀造反?皇帝敢玩衣帶詔?不軌之徒想聯合關東顛覆張瑞?怎么不上天呢? 怕是陰謀家們還在密室里商議,錦衣衛就已經破門而入。 無孔不入的錦衣衛,專門監察高官顯貴。官員連昨天寵幸的哪名侍妾,用的什么姿勢,有沒有強迫侍妾叫爸爸,都能分毫不差的出現在錦衣衛案卷上。 而只要官員謀反的事實被確定,錦衣衛就將直接抓人。進了詔獄,錦衣衛的手段能讓這些官員把小時候偷看姨母洗澡的罪行都交代的一清二楚。所有同黨必然被一網打盡。 整個洛陽的官員,都將在錦衣衛的陰影下瑟瑟發抖。使朝廷保持穩定,不發生任何變故。 當然趙云作為錦衣衛都指揮使,是關西監察長官之首,除了監察朝廷諸卿,也負責最關鍵的事情,監軍關東。 十三萬大軍遠離長安上千里作戰,無論如何都要有所監督。主將忠誠倒在其次。高順、張遼、段文叛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主要是監督軍隊軍紀,以免整支軍隊在遠方沒有管束,整體墮落。 只要這十三萬大軍不出差錯,統一偉業就不會出現太大波折。 趙云立即拱手,說道:“某必不負丞相所托,使關東穩如泰山。” 趙虞看著窗邊兩位身軀挺拔的最親近男子,面含笑意說道:“夫君,仲兄,談完政事,便回來吃飯吧。后廚準備了木炭與鹿肉,予亦溫了一壺酒,正適合這大雪天氣一同享用。”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