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樂進喃喃道:“某當初跟隨主公時,何等意氣風發(fā)?天下諸侯討董,各部皆鈍兵虎牢關下,唯主公奮命,攻破敖倉,堪稱當世英雄。” “可怎區(qū)區(qū)數(shù)年光景,吾等便墮落至如今窘迫境界,將無戰(zhàn)心,兵無戰(zhàn)意,與叛逆無二?” “哈哈!英雄!”于禁蒼涼大笑:“英雄?汝見過哪個英雄屠殺成性?上至海內名士,下至黔首百姓,只要不合其意,便大舉屠殺!” “為何我等攻入徐州腹地,大敗陶謙、劉備,卻一無所獲?連下十數(shù)城,卻最終一城未占?” “為何兗州八十縣,盡叛者七十余,只有兩縣仍然堅守?” “又為何泰山郡地廣千里,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吾等卻不敢據(jù)守泰山,而要死守濟北國區(qū)區(qū)彈丸之地?” 最后一個問題,樂進亦有所思索。泰山郡在應劭治理下物阜民豐,又多山巒丘陵,易守難攻,遠比只有區(qū)區(qū)五縣的濟北國更適合死守。 可是己等并未將主力投入泰山,甚至曹仁被叛亂所阻,亦自始至終未曾派兵前往救援。 于禁完全沒有顧忌,直接開口,說道:“為何?哈哈?為何?因為主公亦知,泰山郡民心不在吾等!主公雖然不肯明說,但其亦已知曉,屠殺乃是其窮途末路最根本之原因。其清楚知曉,只有濟北國其未曾屠殺,才有一絲死守可能!” “若不屠殺,何至于偌大徐州,寸土不得?若不屠殺,何至于兗州一州之地盡叛?” “甚至于,若不屠殺,關西大軍為何不計一切代價,誅殺李傕、郭汜,便馬不停蹄攻入兗州?難道他曹某人,比擁兵十余萬之袁紹威脅更大?比四世三公子弟之袁術名望更高?” “兗州、關西二十萬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而來。他能如何抵抗?最終只能龜縮在濟北國,靠著故人余蔭死守一隅!只可惜吾故主濟北相鮑公竟將濟北國托付給此殘暴之人,連累濟北百姓深陷兵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