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高順擺了擺手,說道:“郭貢哪有心思管魯國之事。我關西十三萬大軍,如今在東平國境內只有十萬。另外三萬屯于陳留邊境,威脅梁國安危。郭貢所部主力皆屯于梁國,以保衛(wèi)其核心領地梁國與沛國。” 法正嘆息不已,說道:“若郭貢有見識,應該趁吾等大軍主力都在與曹操作戰(zhàn)之際,主動獻城歸附。此關鍵之時,其獻一州之地歸附,其必然能獲得極高賞賜,不低于九卿之位,且必然封侯。若吾等拿下兗州,兵臨豫州城下,其方才想起投降。九卿、封侯一類美事皆不用再想。能封個散官、虛職,就已是丞相仁義。” 高順遺憾的搖了搖頭,說道:“這天下最不缺短視固執(zhí)之人,雖然洛陽已派出鴻臚寺少卿王羽前往梁國勸降郭貢,但某不認為能有何結果。” “若郭貢有遠見卓略,無需勸降,其便會主動請附朝廷。若郭貢頑固短視,即便專人勸降,其亦將不為所動。” 這也是法正所想,大部分人都是得過且過的性格,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思變。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可郭貢怎么看也不像是個有遠慮的人。 作為前線主將,高順有非常大的自主決斷權。 選擇什么進軍路線攻打曹操,遠在長安的張瑞并沒有插手微操。 且不說關中對兗州東部地形一無所知,就這上數(shù)千里的路程,就讓張瑞沒法干預。信使來回奔波要五六日,總不能讓大軍動一步停一步。 高順不清楚為何主公要下令大軍提前展開攻勢,但長安的情報與戰(zhàn)場附近所見到的情報有三日以上的時間差。 大軍近在戰(zhàn)場附近,高順對戰(zhàn)場的局勢的掌握遠比長安更清楚。 無比確認,如今的兗州軍正各路奮進,勝利頻傳。只要繼續(xù)一段時間,很快就能將曹操圍困。 這場戰(zhàn)事,從關西插手開始,便打破了平衡。曹操等于是用數(shù)萬之眾,對抗整個兗州與關西。 兗州大軍兵精糧足,步步為營,以勢破巧,面對任何陰謀詭計都是上萬大軍壓過去。雖然有小敗,但卻完全不影響大勢。 此時關西大軍即便進入戰(zhàn)場,亦無用武之地。還要與兗州軍搶攻城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