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荀彧果然不愧是王佐之才,連文帝的詔令內容都記得清清楚楚。 張瑞立即關切的問道:“如何?有此先例,我關西能免除田稅否?” 荀彧遺憾的搖了搖頭,說道:“孝文皇帝所免田稅與關西田稅不盡相同。在關西,農戶一戶所需繳納所有賦稅都折算到農稅當中,十收一二之間。” “而大漢向來輕田租而重賦于民。除田稅外,還有口賦、算賦、徭役、兵役等。” “是故《漢書·食貨志》言:漢室減輕田租,三十而稅一,常有更賦,罷癃(老弱病殘)咸出,而豪民侵陵(凌)。分田劫假(勒索地租)。厥名三十稅一,實什稅五也。” 《漢書》是漢朝大臣班超為漢室修的史書。對苛捐雜稅,只會有所隱晦,而不會有任何夸大。 到了王朝末年,恐怕已經不止十稅五。 因而,關西的賦稅足足比關東低數倍,也無怪關東百姓紛紛向關西流亡。 荀彧為張瑞分析道:“漢室所免者,僅三十稅一之田稅。其他更賦、口賦等十稅五并未減免。而太尉若減免關西田稅,每歲將減少八九千萬石糧食。” “而且有個顯著弊端,當農稅免除,豪強見有利可圖,誓必會有大量兼并。無數關西官員夙興夜寐、殫精竭慮,方才將土地兼并壓制在極低水平,一旦此法令通過,將前功盡棄。無需數年,將導致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張瑞后背一寒,還好還好,自己沒有盲目通過這項法令。 否則真不一定是在恩惠百姓,反而有可能加劇土地兼并。 認真思考了片刻,張瑞問道:“孤記得,在孤治下有條法令,田地增加會逐漸增加稅率。可否設置一條準線,例如百畝以下免稅,百畝以上征稅?” 荀彧搖頭,說道:“某以為不可。如此豪族依然會土地兼并,無非將土地掛名在破產百姓名下而已。其田中所得,依舊歸于豪強。” 兵部中郎王凌也開口說道:“且免除田稅,對軍心亦是一個極大打擊。府兵最吸引百姓之處便在于能夠免除田稅。若太尉盡皆免除百姓田稅,府兵兵員將大幅減少。” 張瑞沒想到一個免除田稅竟然牽扯這么多事情。果然任何決策都不是一個宅男一拍腦袋就能定下,勢力穩步壯大還是需要這些平恒貞干的輔政文臣。 免除農稅的首次展望,顯然以失敗而收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