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漢末有望一統的勢力,每一個都極不簡單。可謂是得四方歸附,諸侯臣服。 比如曹操,在勢力壯大以后,許褚、李通、李典、臧霸等諸多名將,直接率部歸附,為其效力。 尤其其中臧霸,獨領一支泰山軍,號稱“步騎萬人,必能橫行江表”。在官渡之戰中,僅憑一人之力為曹操擋住了袁紹在青州的所有大軍。 袁紹麾下幽、并、冀、青四州。并州殘破,袁紹只占了半個太原、一個上黨,非但不能提供助力,還要消耗袁紹數萬精兵去守衛。幽州亦是同樣,袁紹只是初步平定了公孫瓚,占據了遼西苦寒之地,能提供的幫助有限。 官渡之戰,袁紹能調用的實力,只有冀州與青州兩州。 而“臧霸數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專事紹,不以東方為念。” 這樣一位名將,不但自己投降曹操,還為曹操招降吳敦、尹禮、孫觀、孫觀之兄孫康等諸多將領。 另一位有望一統天下的袁術,投靠他的諸侯就更多了。從名將孫堅、呂布,到匈奴單于於夫羅,黑山軍眭固、白饒,白波軍楊奉、韓暹。各種諸侯名將,投奔者絡繹不絕。 相比之下,主動投靠右將軍府的諸侯少之又少。 平虜將軍馬騰、度遼將軍耿祉都是陷入絕境才投降右將軍府的。 張瑞皺著眉頭思考,沒道理啊。就連劉表虎踞荊州,都有鄭寶想要驅略數萬廬江百姓越江表而投之。 右將軍府招降了數位將軍、中郎將,聲望、軍威都盛極一時,絕對算得上是當今首屈一指的強閥。怎么就沒有諸侯,積極主動的率領數萬人,來投靠自己呢? 面對張瑞疑惑,崔琰笑著說道:“時機未至而已。孔子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一統山河,并非全在于兵革之利。選賢任能,修德養民,獎勵農耕,興辦學校,輕徭薄賦,播仁政于四方。必能使,民懷其德,近者悅服,遠者來附。” 自從聽崔琰談完一番文德服遠,張瑞最近幾日就一直在思考這項事情。 內容倒是不復雜,依舊是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深根固本,以服天下。 但是這樣真的能形成近者悅服,遠者來附的大勢嗎? 張瑞沒能思考幾日便被另一件大事打斷了思緒。內閣閣輔審配與錦衣衛都指揮使趙云聯袂找到了張瑞。 趙云身體雖然還不能上戰場,但處理政務,巡視長安是沒什么問題的。 以張瑞的身體素質,現在都能鍛煉身體,練劍練氣了。趙云作為頂級武將,也早已經可以點卯執勤。 二人見到張瑞,趙云先開口說道:“君侯,錦衣衛剛剛傳來確切消息。天子使節抵達京兆尹韋氏,拜韋氏族長韋端為涼州牧。命其前往涼州,平定叛亂。” 審配拱手,說道:“君侯,韋端出任涼州,必將擾亂如今各方局勢,吾等需早作部署。” 涼州叛亂,席卷一州數十萬人,叛軍十萬余眾,右將軍府四萬大軍至今尚未徹底擊潰敵眾。 就憑漢室的一紙任命,韋端一個人,拿什么平定叛亂?他韋端又不是東吳驃騎大將軍步騭,可以只帶武射吏千余人就能平定交州。 張瑞問道:“孤雖不嗜殺。但據孤所知,占據郡縣者,戮殺朝廷所屬州郡官員并不罕見。” 這方面,袁紹、曹操、袁術等人都有做過。袁紹殺了朝廷任命的冀州牧壺壽,曹操大敗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金尚,袁術則斬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陳溫。 張瑞不嗜殺,但不代表脾氣比袁紹、曹操、袁術等人好多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