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糧食豐收,粳稻豐積-《漢末之并州匪政》
第(2/3)頁
如今只常平倉的存糧就有六百多萬石,可見今年糧食極為豐收,否則百姓不會如此大量的出售糧食。
張瑞問道:“常平倉所設糧食保護價格為多少?”
司馬芝打開冊文翻看了片刻,說道:“各地價格略有差距。長安設定價格為每石二十三錢,河東為每石二十二錢,太原每石二十一錢。其他各處亦相差不大,最高者為雁門郡,每石二十七錢,最低者為弘農郡,每石二十錢。”
這個價格相比于去年石米五十錢便宜了一半有余。這使常平倉六百萬糧食的收購總值才只有一億三千余萬。
相對于右將軍府財政每歲近四十億的收入,這一億錢的支出,對財政完全沒有任何壓力。
談到了財政,張瑞關切的問道:“如今民部府庫如何?孤麾下可有何變化?”
這一點司馬芝有詳細的準備,立即開口答道:“稟君侯,今歲并州安穩,變化不大。主要變化還是在司隸,確切而言是在關中。”
“并州如今有籍二十九萬三千戶,口一百三十二萬人。比去歲增加二十四萬人,主要是西河后續安置之難民,以及俘獲鮮卑人數萬。共計開墾有良田兩千七百余萬畝。”
“司隸在冊戶籍便有五十七萬余戶,口二百七十三萬人。比去歲增加五十余萬人,主要是河南與涼州難民。此份數據,并未錄入右扶風、左馮翊以及近來流往關中之涼州難民。”
“此外益州新拓巴郡與漢中兩郡,共有戶籍二十七萬戶,一百二十一萬余人。”
這份數據與一直以來天下人對張瑞的印象其實略有差別。
天下大部分人都將張瑞視為盤踞并州的諸侯,是守衛邊境的將軍,類似于公孫瓚那種形象,部隊能征善戰,而內政薄弱困窘。
但數據才能反應事實,相比于人們感官的錯覺,數據真相更符合地理、水紋、人口密度等各項情況。
天下人都以為張瑞是以并州為根基,其實并州的人口只占了張瑞統治人口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
并州九郡,大部分郡國都是新附之地,類似上郡、云中、定襄等郡都只有寥寥數萬人。
而再稍早一年歸附的雁門郡、上黨郡人口也只有一二十萬。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松县|
如皋市|
砚山县|
旺苍县|
镇远县|
绵阳市|
桐乡市|
武强县|
资阳市|
壶关县|
凌云县|
大同市|
广宁县|
龙里县|
海盐县|
新密市|
丰县|
浪卡子县|
大名县|
曲靖市|
桐乡市|
日照市|
景泰县|
苍山县|
乐昌市|
旅游|
雷州市|
长宁区|
安吉县|
清丰县|
察隅县|
罗山县|
扶绥县|
禹城市|
乐亭县|
葫芦岛市|
林西县|
安塞县|
安化县|
乐安县|
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