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用錢能解決的問題,果然都不叫作問題。 張瑞轉頭看了一眼趙云,說道:“子龍,付錢。” 小販笑容滿面,連忙對趙云說道:“這一袋粟米是一石,一石糧食值五十錢,承惠。” “五十錢?”張瑞訝異,問道:“怎么會如此便宜。據某所知,一石糧值五十五錢。” 小販興高采烈的一枚枚數著手中的錢幣,確認無誤后,臉上笑容愈發燦爛,露出兩排參差不齊的黃牙,回道:“嗨,原本是五十五錢,但眾人皆想趁糧價高,將手中糧食賣掉。這草市中糧價便一日比一日低,就怕哪天價格低到二十錢以下,那種田利潤便所剩無幾矣。” 隨后小販手腳麻利的用麻繩將袋子口扎緊,看向眾人,想詢問由誰攜帶。 一名侍衛舉重若輕的將一石粟米提在手中,數十斤的重量,在其手中仿佛輕若無物,表情輕松自若。引得小販驚嘆,說道:“這位壯士好力氣,下田干活定是把好手。” 那可不,畢竟是從全軍中挑選的精銳,力氣體魄都是全軍翹楚,殺人如飲水,這種人去干農活,嗯,就像用寶劍刨地,暴殄天物啊。 關于谷賤傷農,《漢書·食貨志上》的觀點是:“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也能演變為災害,小農經濟的脆弱可見一斑。 對這個問題,封建社會實在是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 但在后世卻有,那就是以強大的工業能力反哺農業。 國家通過工業創造的巨額財富,直接施行糧價最低保護制度。當糧價低于某一紅線時,國家直接打開國庫,將市場上過量的糧食統統收歸國有。 然后向農民發放糧食直補,以及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農業補貼資金、農業保險等。 總結起來就是,向農民發錢。 “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叫作問題。”這一人間真理不但張瑞認可,國家也認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