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漢尺一尺為后世23.1厘米。身高九尺的關羽足足高達兩米有余,在一眾身高七尺的百姓中間,這個身高便如鶴立雞群。普通士卒身高堪堪到達其胸口,交戰時甚至需要極盡仰視才能看到關羽手中的刀矛,壓迫感可想而知。 關羽右手撫須,左手背負于身后,氣度沉著自若,望著河面上船只往來不絕的繁華景象,淡淡的問道:“誰人跟爾言為父有偉才?” 關平掰著手指,說道:“各位叔伯兄長以及姑母、叔母皆曾言,說是父親若投效孟侯,則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唾手可得。” 關羽冷哼一聲,說道:“彼輩利欲熏心,其言不足為信。” 關平不解,問道:“可若非如此,孟侯何以大費周章征召父親?” 赤子之言,最是真誠,能見問題真章。 以孟侯堂堂萬戶侯之尊,不避曲折,費心征召,除了真心以為自己有蓋世之才外,實在沒有其他理由。 關羽自矜且氣傲心高,然而如今卻一事無成,心中壯志未酬,一身傲氣完全不得舒展。 孟侯的器重與重視,令關羽頗有契合之感。這是除自己主公劉備外,唯一一位能賞識自己一身勇武的諸侯,待自己以國士無雙。 關羽就是這樣一位傲氣且驕矜的名將。歷史上諸葛亮去信給關羽,夸其為美髯公,表示馬超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可以與張飛爭鋒,卻不如關羽。關羽省書大悅,立即將書信傳示給賓客觀賞。 能得關羽好感的人,一定是那些由衷認為關羽身具偉才之人。 如曹操能得關羽感激,便是因為曹操真心愛惜關羽之才。 而關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也是因為如此。 這個年代的名士崇尚隱逸之風,尊崇的是有志節有名望卻歸隱的士人。如邊讓、阮瑀、禰衡之類的眼高于頂的士人,連曹操都看不起,肆意辱罵,又怎么會看得起關羽這種莽夫。 對一個氣傲心高的人而言,有人敢瞧不起他,那就等于觸犯了他的逆鱗。 而與之相反,士卒行伍皆推崇能勇冠三軍的名將,對關羽一身勇武敬佩不已,這種尊崇敬佩就極容易引發關羽的好感。 所以關羽會對卒伍與士大夫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