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歷史上孫策起兵平定江東的兵力也只有步兵千余人,戰馬數十匹而已。 給曹操、劉備、孫策任何一人戰馬一千兩百匹都能極大的影響漢末形勢。 只要能保持稅收穩定,征西將軍府僅依靠財政亦能對其他諸侯形成碾壓之勢。 審配對稅法數年如一日的改革,心血終于轉化成果實,使征西將軍府底蘊豐實,實力日漸昌盛。 作為一名后世人,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已經深入張瑞骨髓了。 如今稱王一事,整個征西將軍府上下都沒人會去思量,無需理會。 剩下需要關注的則是高筑城與廣積糧。 長安城、潼關的建設如火如荼,將高筑墻的宗旨徹底貫徹到了實處。 如今就只剩下了廣積糧一事,張瑞頗感興趣的問道:“如今府庫中錢糧有多少?” 司馬芝面露矜持的笑意,從容展開冊文,朗聲讀道:“如今府庫中共有黃金一萬三千鎰,白銀兩萬三千鎰,錢四億八千萬,谷一千四百萬石,絹、錦、絲、綾等合計兩百余萬匹。” 這數字的確值得司馬芝自矜。 與這數字對比最鮮明的是蜀漢滅國時的府庫。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府藏有米四十余萬石、金銀各二千斤、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余物稱此。 人口不足百萬的蜀漢,卻供養了十萬大軍,四萬官吏。這導致蜀國國庫極度空虛,四十萬石糧食即便不做任何軍事行動,也不足以支撐十萬大軍消耗兩月。 這種情況下,蜀漢連基本的防御調動都做不到,滅國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而擁有戶籍五十二萬,人口二百三十萬,兵二十三萬的東吳,數據便比較正常,米谷二百八十萬石。 如今征西將軍府庫中有谷一千四百萬石是剛秋收完成的鼎盛時期,供養百萬災民,分發官員、工匠俸祿一年需要一千多萬石糧食。待到明年,府庫庫存亦是只有幾百萬石。 真正能存下糧食,還需要等到明年秋收過后。而且需要明年風調雨順,再遇到一個災年,還是存不下多少糧草。若是不幸遇到洪水或者蝗災,農田徹底絕產,存糧非但不會增加,反而可能見底。 所以說,在脆弱的小農經濟時代,廣積糧、緩稱王是個連貫性的長期戰略。持之以恒的積累,才能物資滿倉,最終厚積薄發。 在弄清府庫之后,張瑞笑著問道:“如今境內戶籍、軍隊人數詳情如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