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學習強軍,農耕分種-《漢末之并州匪政》
第(2/3)頁
崔州平慎重的說道:“百姓對文教一事并不熱心,然對教習所講先賢故事卻頗感興趣。其中大禹治水,精衛填海,后羿射日,西門豹治鄴,愚公移山,尊王攘夷及冠軍侯故事,最是受歡迎,有無數百姓甚至能加以復述。”
張瑞莞爾一笑,這其中不是神話故事就是皇圖霸業,可真是符合諸夏五千年以來的審美愛好。
能寓教于樂,增加百姓對諸夏的認同感,張瑞并不反對。只是卻不能耽誤了文教大業,問道:“百姓于文教并不熱心,識字情況如何?”
崔州平面色凝重,說道:“不容樂觀,如今已月余,仍有無數百姓無法書寫自己姓名。”
張瑞認真思索許久,集體制下的學習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若對此而設立嚴刑酷法,會顯得極其突兀。
集體的事情,還是要回歸于集體去解決。沒有什么是一場考試不能解決的。
張瑞乃說道:“教習所傳文字,每月一考。一屯百人,若有一成不識文字,全屯受罰,取消一切娛樂活動,罰其為所有屯田百姓漿洗褲襪。若全屯皆能識文斷字,則予以獎勵,賞羊一只。無論教習、百姓能有大功于文教者,孤親自獎賞之。”
人是最明顯不過的社會性動物。當一件事情與集體榮譽掛鉤,就十分容易引起人心底的熱情。
***集體主義便是其中極端,甚至使民眾產生了狂熱情緒。
當然,在這個百姓目不識丁、民間生產力極端落后,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年代,張瑞想搞極端集體主義也沒有物質基礎。
能調度百姓學習文字的熱情便已足夠,想來沒有任何一屯人會想為其他屯漿洗臭襪子,爛底褲。
隨后張瑞對一旁的賈詡吩咐道:“西河郡之所為,孤以為甚善。可推行于軍中。使每屯士卒皆習文字,明大義,學習《武經總要》之中卷《部伍營陣》,將三軍通典銘記于心。”
賈詡面露思索之色,說道:“屯長中恐不盡能識文斷字。”
張瑞擺擺手,語氣堅定的說道:“全軍八萬余人,豈能連八百識文斷字之人尚湊不齊全?選軍中士卒能粗通大義、教習文字者,分配各屯,拜為軍教長,位比隊率,專司軍中文教之事。再設軍教司,以軍教丞為督,總管軍中教務事宜,設立法度、章程、激勵與精研學習事宜。歸兵部管轄。”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宿县|
宿松县|
昔阳县|
唐河县|
电白县|
万宁市|
临邑县|
天津市|
仁寿县|
连州市|
鱼台县|
山东省|
离岛区|
平果县|
南和县|
蓬安县|
灵川县|
伽师县|
黎川县|
罗平县|
孝义市|
阿克|
惠安县|
巫溪县|
肇州县|
柳江县|
三亚市|
隆安县|
璧山县|
新平|
武平县|
陆良县|
陆川县|
贺州市|
桃源县|
临沧市|
嘉禾县|
南漳县|
成都市|
社旗县|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