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今卻在羌族人手中白白浪費,張瑞立即動了心思。 小冰河時期,氣溫逐漸變冷,歷史記載的淮河第一次結冰就發生在漢末,曹丕至廣陵檢閱十萬徐州、揚州大軍演習時。 值此時節,若能發明羊絨大衣,必定能活無數諸夏苗裔。 寒災面前,眾生平等。其他胡虜在寒災中死傷無數,諸夏苗裔卻因羊絨、羊毛大衣而死傷減少。此消彼長,就等于在壯大華夏。 因而張瑞問道:“馬超對羌族、氐族戰事如何?” 賈詡面色凝重,回道:“某正欲與主公言此事。馬超率一千精兵,掃蕩司隸、益州交界之處,攻破氐人部落三處,羌人營寨兩座。每戰皆有繳獲,共俘虜氐人近千,羌人兩百余。如今依舊在群山之間高歌猛進。這俘虜之夷狄,送歸長安,平白增加糧食消耗。” 關于氐人,張瑞略有好感。 這個民族善農耕,又不像羌族一樣桀驁狂暴,動輒叛亂。 在曹丕時期,氐人在關中廣泛活躍,恢復生產,十分溫順。 但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 哪怕再溫順,夷狄亦不與諸夏同心。 只有將其徹底轉變為諸夏族裔,血肉融合,才能避免胡虜禍患。 張瑞是很欣賞大棒興國的。 諸夏男子多取氐人女子為妻,不用幾代就能將其融合于諸夏族中。 但與此同時,官府亦要消滅其語言,滅絕其文字,杜絕其一切風俗習慣,淡化氐人的民族印記,大力推進漢化改革。 張瑞坐在原地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傳令馬超,令其區分對待羌、氐兩族。羌人多樹威,以殺伐羌族族人為主,羈縻籠絡其族中貴族、族長為輔。氐人多懷德,籠絡其普通百姓,盡誅其酋長,遷其子民進入關中?!? 又對賈詡吩咐道:“氐人與我諸夏皆善農耕,可試將其同化。禁絕氐人一切淫祀、習俗、文字、乃至語言。移風易俗,推行漢化,使其用我諸夏語言、文字,享我諸夏風俗佳節。為此,不惜殺戮氐人族中年老者。使年輕氐人不知氐人傳統習俗為何?!? 對于移風易俗有沒有效果,張瑞最有發言權。 后世的年輕人離開農村,住到城里,就對許多傳統民風習俗失去了認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