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兵法有言,將不可因怒興兵。 但張瑞并不是一名普通將領,而是整個鷹揚將軍府的主君。 《國語·越語下》有言:君憂臣勞,君辱臣死。 如果需要勢力的主君來包羞忍恥,那是所有文武的無能,是整個勢力的腐朽。 鷹揚將軍府顯然并非如此,麾下文臣才能謀國,武將悍不畏死。 整個勢力歷經多年積累,攢下豐厚的底蘊,足以使張瑞快意恩仇。 若現在與呂布血戰,能讓張瑞心情放松一些,保重身體,眾人絕無異議,立即執行。 賈詡當即勸道:“主公,潼關路險,大軍、糧草皆不可速過。在此期間宜令徭役擴建風陵渡,使段文所部快速渡河,亦方便日后轉運糧草。” 大軍一旦打過潼關,加上顏良、嚴綱所部,人數便超過三萬余人,戰馬一萬余匹。 如此規模的大軍,每日消耗糧草無數,長安已供應不足,必須從河東轉運糧草。 擴建風陵渡乃勢在必行之事,何況如今潼關因為戰事不能修建,上萬徭役與工匠在華陰待著無所事事亦是浪費。 于是張瑞說道:“可!令華陰縣令司馬朗負責此事。令龐德為先鋒,徐榮為中軍,即刻引兵向東,為孤擊破呂布!” “諾!” 關靖的一席話令張瑞困意頓消,悲切不已。 關于晟武,因為當初兵變,其處置失當,導致張瑞對其觀感極差。甚至一度被張瑞貶出現役,負責府兵招募與訓練。 其在招募府兵之際無怨無悔,兢兢業業的表現,才使張瑞打消了懷疑,但還是一直不受重用,在陷陣營中充當軍侯。 與其同時投效張瑞的段文,早已經高居中郎將之職。 在此之后許久,晟武才憑借著無人能夠置喙的軍功,升任校尉。 卻不想剛剛升任校尉,便戰死沙場,而且死的極其凄慘。 其活著的時候不受張瑞待見,直到慷慨赴義,張瑞才發現,原來這位軍人已經為自己立下如此多的汗馬功勞。 用一生的奮斗與自己的生命為當初的過錯贖罪。 張瑞畏懼承認是自己的猜疑害死了這位忠誠奉獻的軍人,只有取得了呂布的首級,自己才有勇氣走到晟武墳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