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董卓的偷襲令眾人錯不及防。 萬幸大軍早做防御。否則冒然攻至函谷關下,被圍困的就不止高順所部數千人了。 但如今關中地區鷹揚將軍府的軍隊只有一萬四千余人。解華陰之難尚顯不足,還要留守長安,威懾關中諸將。 怎么算也都是捉襟見肘。 張瑞立即看向自己最倚重的軍師賈詡,問道:“今四方擾攘,吾等當為之奈何?” 形勢險峻,賈詡亦顧不上太多委婉言辭,直接說道:“當今之計,最是關鍵在于穩住關中諸將。” “萬不可表現急迫,令其看出虛實。否則關中諸將趁勢進攻,我等萬劫不復矣。” 張瑞點頭,關中諸將強而無義,哪怕昨日剛簽訂盟約,明日見有利可圖亦會背信偷襲。 “而后當立即遣鐵騎前往華陰,以示必救之姿,為華陰守軍鼓舞士氣。” 外無必救之師,則內無必守之城。 華陰城內守軍數千,徭役上萬。只要見到援軍抵達,必能穩定軍心,死守城池。 只要華陰仍在堅守,則董卓大軍便會被遏制在關中平原的門戶。 于是張瑞說道:“令張遼領鐵騎五千立即前往華陰阻擊敵軍。” 安排完緊急事宜,賈詡便著手穩定軍心,分析道:“董賊雖占一時之利,然其困守河南、弘農之間,已是窮途末路。洛陽糧倉敖倉被酸棗諸侯阻絕于虎牢關以東,華陰六萬賊軍必無糧可用。我軍只需嚴防死守,可坐看其不戰而潰。” 張瑞不動聲色,并未反駁。知道這是賈詡穩定軍心之言。 以董卓毫無底線的殘暴而言,沒有糧草不算什么大事。不還有數百萬百姓嗎?一天吃一萬,還能堅持一年。 果然隨著賈詡之言,屋內眾人紛紛舒了口氣。 六萬大軍加上戰馬、徭役,人吃馬嚼一個月至少耗糧十萬石。 沒有敖倉供糧,眾人覺得董卓怕是連兩個月都堅持不下去。 “勝敗之事不可全寄托于敵軍自行崩潰。”張瑞問道:“我軍可勝之勢何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