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進攻東察哈臺-《大明福星》
第(2/3)頁
這對于大明的經濟恢復,二十年后的恐怖式發展,貢獻了無數的勞動人口。
也是因為真正實現了擺脫糧食問題,百姓堪堪吃飽的日子一去不返,大明朝廷的田畝稅雖是一降再降,但朝廷每年收的糧稅。
依然不低于五千萬石,而每年的儲備糧,從市面上收購補額達到一萬萬石,將往年的陳糧賣到民間。
以保證大明朝廷在應對任何災難的時候,都可以迅速調撥糧食。
哪怕三年減產,大明也一樣可以讓百姓吃飽。
自那以后,大明對周邊部落邦國的控制,漸漸轉換為糧食上的控制,特別是對東察哈臺以及漠北草原諸部。
只要聽話,就能買到糧食,不聽話?那你來搶吧。
若不是大明這個時期真的太尷尬,北方冷的不堪入目,方世玉早就擴大漠南草原的戰果,移民發展關外的畜牧業了
使臣微微一怔,看著楊寓道:“首輔大老爺,此乃荒謬之言啊!”
“荒謬嗎?那哈密是怎么回事?東察哈臺在玉門屯兵超過三萬,是想沖過玉門,突破嘉谷關嗎?”
楊寓作為內閣首輔,雖然他沒有兵權,甚至對于軍事,他只有建議權,沒有投票權,但畢竟他是大明朝廷繼廢除三省后,第一個內閣首輔,執掌中央內政大權的首輔。
對于軍事行動,自然還是知道的。
使臣連忙跪下道:“大老爺,不是這樣的,我邦同那漠北草原的韃靼,瓦剌,諸多部落都有世仇,自從我們率先兌換寶鈔儲備。”
從大明購買糧食,以活子民人口,他們時常會來騷擾,玉門雖是大明邊城之地,但也是我邦同韃靼的交接處。”
“外使若是有幸,能購回糧食,尚且需要軍隊護送,才能將糧食安全的送回去。”
使者一臉驚恐的表情,跪在紅毯上,磕頭如搗蒜般,可不見后世他邦使臣對華夏那般無禮。
“哦?那倒是本官疏忽了,但是朝廷的定額不能變,三十萬石就是三十萬石,不能多一斗米。”
“但本官深感上天好生之德,同生天地之間,餓殍遍地卻非天朝所愿。只是想要多買糧食,就需要重新簽訂國書,重新擬定條款,以前的國書,就要作廢了。”
楊寓面色沉重道:“本官也不為難使者,更不會去為難你們大汗,為上蒼好生之德,本官據理力爭,天朝圣天子殿下,允準可以修改國書,增添三十五萬石東察哈臺的采購額。”
“但圣天子深感,東察哈臺之牧民,不服王化,性情殘暴,非我同宗,大明的糧食給他人吃,是對先賢祖宗的不敬,不孝。”
“為此,本官爭了兩個辦法,若是你們大汗允許天朝派遣學子,建造私塾,社學,府學,進行教書育人。”
“并且奉獻東察哈臺的詳細地形圖,以作押物,便可獲得采額!”
楊寓說罷,在使者迷茫的表情下,拂袖而去,只留下了一句話道:“太始四年,東察哈臺采額三十萬石,若不答應太始五年,將采額降至二十五萬!”
沒有人知道,這個東察哈臺的使臣,心里的陰影面積有多大。
所有人偶讀說,大明是禮儀之邦,天朝上國,但華夏族人,是真的沒有開疆拓土的野心嗎?并非如此。
目所能及,馬鞭可抵,凡是能耕種的區域,都被他們占領了。
而現在,大明要的不是耕種區域,要的是戰略要沖,有了東察哈臺,大明在對后世的中亞地區,就可以形成進可攻,退可守,掌握絕對的戰爭主動權。
但在這個時候,南京城,武府。
“小姐,他又來了。”小蝶站在閣樓的窗戶前,看著胡同里的朱允熥,幽聲道。
武凝雨道:“讓他走吧,再這樣下去,成什么樣子,而且我也跟他說了,終生不嫁。”
小蝶連忙開口勸阻道:“小姐,您不能意氣用事啊,我倒是看這個吳王殿下,很癡情呢,聽說趙王朱允熙,漢王朱允熞,都已經娶了正妃。”
只有這個吳王殿下,追求小姐都快五年了,朝廷的第個五年計劃都要過去了。
“還有啊,小姐,您要是真的不嫁,老爺會同意嘛,最近我可聽人說,老爺一直在外邊給您找婆家呢。”
武凝雨趴在桌子上,心情煩悶道:“他找就讓他嫁,反正我不嫁。”
“小姐,你為什么不嫁啊?你要是嫁給吳王殿下,做了吳王妃,以后的生活,肯定是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享用不盡。”
“而且民間都傳言說,朱家的皇帝怕媳婦,太祖高皇帝便是,還有人說,親眼看見漢王妃和漢王打仗,把漢王的頭發都拽下來一撮。”
小蝶也不知從哪里聽得這么多市井傳言,真假雖然難辨,但勝在,老百姓吃飽了,喝足了,閑著沒事,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議論天家的私生活。
對于朱元璋和方世玉懼內的事情,可謂是傳的風風火火,好似他們親眼所見那般。
而是否懼內,也只有當事人能發言,但方世玉卻懶得在這種事情上和老百姓去爭執什么,既沒必要,還掉價,最重要的是,老百姓都是喜歡學習的。
皇帝就是最好的榜樣。
男人嘛,沒必要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女人一般計較,大是大非面前,女人也很少會和男人爭奪權力。
甚至可以說,方世玉在朱家皇帝懼內的事情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以此也算微不可查,潛移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武凝雨捂著耳朵道:“我要是嫁過去了,學業荒廢了不說,我這一輩子都不能研究醫術了。”
說著,武凝雨起身,掀開窗戶看著朱允熥道:“你沒事總來我家做什么?”
朱允熥被問的一愣愣的,這個堂堂吳王殿下,竟然在面對兒女之事的時候,充分表現了老朱家的傳統理念。
正當他要說話時,武凝雨直接關了窗戶,小蝶道:“小姐是要潛心專研醫術,才不嫁人的?”
“你就甭管了,出去,讓他走,最好以后別來了。門不當戶不對的。”武凝雨讓小蝶出去回絕朱允熥。
那知小蝶笑了笑道:“小姐,這天下哪還有人能和天家門當戶對的。
快去!”武凝雨拿著抱枕摔在了小蝶的身上。
出了武府,小蝶同朱允熥說了什么,沒人知道,但自那以后,朱允熥確實沒來過武府,不過每天都會有陌生人,給武府送來各種各樣的名貴藥材。
甚至連學院要用尸體做實驗,苦于找不到標本的時候,都有人慕名送去,要知道,在大明這片土地上,死者尸骨不全,可是大忌。
但就是有人,有能力給送去,至于他用的什么辦法,如何得到的這些尸體,便不得而知了。
太始四年十二月十三日。
大明朝廷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進行收官儀式,自洪武二十八年開始實施弊政革新。
針對大明境內發展建設,做出指導性的規劃方針。
奉天殿。
原本用于舉辦宴會的大殿,被方世玉更為朝會的地方,北方終究太冷了,而這次大朝會,又定在了年底進行。
北方終究太冷了,而這次大朝會,又定在了年底進行。
層層雪花覆蓋在皇宮的紅磚瓦礫上,奉天殿外,無數的小太監,全年無休的進行著鏟雪作業。
大殿內,燃燒著三十個火盆,兩旁聳立著四十余名大漢將軍,文武百官居中,奉天殿大門緊閉。
方世玉披著大襖,從后殿走了進來,衛宏才扯著嗓子喊道:“殿下臨,百官拜!”
“微臣恭問金安!”
文官以吏部尚書張為首,下列,戶部,兵部,刑部,禮部,工部,六部尚書齊至,尚書之后,便是文華殿學士,以內閣首輔楊寓為首,次輔景清,解縉,至于其他八名輔臣大學士。
只有批語權,實際權力低得可憐,也無權參與到年終總結大會中。
依照眼前的排序,文官還是以六部尚書為首,六部又以吏部,兵部權力最廣,而內閣雖在品秩上弱了六部尚書,但他們卻有權力協調六部。
甚至可以駁回六部的公文政策。
當然,這也是方世玉為了防范內閣權大的舉措,若是內閣權重,新君無法控制,便可以越過內閣,直接通過六部施政,甚至廢除內閣輔臣。
吏部尚書的權力也是極大,掌管全國官員升遷調遣任免,類似于后世的人事部,組織部。
吏部尚書若是吹胡子,也可以蓋過內閣的權力。
至于武將一方,則是以勛貴為主。
魏國公徐輝祖,開國公常升,梁國公藍玉,及魏國公鄧銘,其后一眾侯爵,勛貴的人數明顯要超過了文官。
“安!”方世玉將大襖鋪在膝蓋上,在他的腳下,便有一個無煙的木炭盆,搓了搓手,見眾臣起身,方世玉道。北方的天是越來越冷了
“別耽誤時間,有什么趕緊說。”
奉天殿本就極少使用,方世玉常年蝸居后宮,處理政務,也大多在文華殿決事,軍事在武英殿,這種大朝會,只有每年年底才會舉行一次。
吏部尚書上前一步道:“吏部統計,全國郡縣一千零五十三縣,除云南,烏斯藏都司,剩郡縣九百八十三縣。”
“五年計劃中,經濟發展,已有三百縣達到一等縣的標準,其中有一百二十一縣,以遠超一等縣標準,甚至可直追中等府的稅額。”
“另有四百縣達到中等縣城標準,設施齊全,經濟發展迅速,各地縣官均已按朝廷指標,嚴格督促完成。”
“余下近三百縣,尚處于下等縣,甚至其中有一百二十五縣,未達到下等縣的標準。”
張躬身作揖,率先開口道。
按照慣例,七軍都督府這邊,不打仗的話,是沒什么要總結的,為了節省時間,能不在朝會上說的,就回去再說。
而文官治理內政,統籌整個大明的經濟發展,民生發展,自然要匯報的事情就多了些扎。
方世玉搓著手道:“這其中一百二十一縣超過了中等府的兩萬萬貫寶鈔,都聚集在江南地區吧。”
“江南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運發達,朝廷政策扶持,發展的自然是快些,但朝廷也應該轉轉性了,不能只盯著江南發展。”
“西平侯在云南搞的就很好,營建制造局,采銅挖礦,云南的發展,都是有目共睹的,西平侯能發展好云南,為什么朝廷連北方都發展不好?”
“難道是北方的道路阻塞,比云南還難嗎?”方世玉目光堅毅,在來之前,他早就得到各項數據的匯總了。
百二十一縣,八十九縣在江南,南京,蘇州,杭州,溫州等地,七縣在關中,四縣在湖廣,十一縣在川蜀,五縣在山東,三縣在山西,只有一縣在黃河以北的直隸地區。
而這個直隸地區的縣,還是特么的直沽口,后世的天津,哪里靠近大海,朝廷走海運必走哪里,海外商賈來朝貢貿易,這才激發了當地的市舶司收取了大量船帆稅。
“南北經濟發展過于兩極化,北方經濟凋敝,雖然不是天兩天的事情,但既然我朝收復數百年失地,就應該為這片土地上的黎庶創造更繁榮的環境。
“北境腥膻四百年余,南方經貿繁榮,海運便利,尤甚北境千百萬倍,下一個五年計劃,著重發展北境。”
方世玉對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后,出現的一縣賦稅可敵中等府的事情,自然是滿意的,這數據表明,大明內部經濟發展的尤為迅速。
南方經濟體系更是非常堅韌,地主轉行經商,南方本就水運繁榮,朝廷又在廣州衛,蘇州府,放開了海禁政策。
建立市舶司,允準民間可以出海貿易。
當然,稅收也是極高的,大明境內商賈出海,七稅海外貢國暫且還未放開同民間的自主采買。
也就是說,大明境內的商賈,可以通過正規合法的途徑,出海經商,同其他國家,勢力。藩王,進行貿易。
但其他藩王若是想要買大宗貨物,只能來大明中央朝廷進行朝貢,而買與賣都掌握在朝廷手中。
他們要不在海島上窩著,要不就來中央朝貢,爭取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商賈能將什么送到海外?
市舶司的記錄,出海最多的貨物,瓷器,絲綢,茶葉三項,瓷器絲綢七稅一,茶葉三稅一。
饒是如此恐怖的橫征暴斂,依然有無數的商賈從市舶司獲得納稅證明,前往海外經商,朝廷將藩王送到海外。
海外不產茶葉,讓藩王們去喝咖啡?甭說笑了,這個時代,茶葉才是天下人追逐的東西,咖啡是什么?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义市|
巴青县|
锦州市|
仲巴县|
育儿|
叶城县|
金阳县|
凤庆县|
巴南区|
东阿县|
赣州市|
荃湾区|
红河县|
奉新县|
德惠市|
五指山市|
木兰县|
屏东县|
高青县|
布尔津县|
泸溪县|
元江|
贡嘎县|
渝中区|
呼玛县|
丹巴县|
邵阳县|
甘德县|
酉阳|
广平县|
宁安市|
通州市|
沙洋县|
渝北区|
德阳市|
志丹县|
石河子市|
察隅县|
昌图县|
平和县|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