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過了數息,方辰眼中的興奮才慢慢消退了下來。 這些人可都是學術界最頂尖的大能,二三十年前甚至更早的時期,就獲得了諾貝爾獎,或者擁有諾獎級別的成就,并且跟國內的關系很好,后來不僅全部都是國內的外籍院士,而且長期在國內活動。 比如說李正道,三十多年前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并且從1985年倡導建立華夏博士后流動站和華夏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并擔任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顧問和華夏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名譽理事長之后,就一直在國內任教和培養人才。 現在是華夏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的主任,這也是蘇爽為什么稱呼其為李正道主任的原因。 后來,還在浙大和復旦建立了李正道實驗中心。 如果有這些在國際上都聲譽斐然的科學家幫忙牽線搭橋,且不說能不能收購到合適的研究所,最起碼擎天在海外建立科研中心的路要好走不少,總比現在提著豬頭找不到廟門的尷尬現狀來的好。 下一瞬,方辰腦中靈光一閃,冒出了一個想法來,但究竟是否可行,他一時間也無法確定,只得沉思了起來。 看著陷入沉思的方辰,蘇爽不由輕笑一聲,為方辰的科研中心牽線搭橋,這是國內智囊團針對方辰專門想出來的招,他就不相信方辰能不動心。 雖說為國出力,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的責任,方辰幫國家的忙,應該算作理所應當,但要知道,國內也講究個有功必賞。 一個國家如果不能獎勵有功者的話,必然會淪落到孔子批評子貢時所說的,‘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類似的下場。 長久以往,必然也就沒有人愿意為國出力了。 可尷尬的是,誰也不知道該如何獎勵方辰。 因為實在是窮,所以國內對有功者的獎勵,一直是輕財物,重榮譽。 但問題是,且不說方辰做的那些事情都是不宜宣揚的,最重要的是方辰除了企業家這樣的社會身份之外,還是一個十七歲,名義上的高三學生,所以也就不好大張旗鼓的給予方辰頒發什么獎勵。 那榮譽給不了,給錢也行。 可就方辰這身價,這要給多少錢,方辰才能看到眼中,算是有意義? 有人算過一筆賬,這筆錢國內大概是給不起的…… 而且特等功和國家自然科學獎特等獎,現金獎勵也就才幾十萬而已,方辰就算是功勞再大,也給不了多少,要不然的話,這讓其他有功者怎么看? 所以最后就想了幾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