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轟」的一聲悶響,銅鑄的炮管吐出一顆炮彈,狠狠砸落在了遠方的元軍陣線當中。
從望筒中可以看到那破碎的盾牌與殘肢碎肉飛濺的場景。
而望筒一抬,掃過元軍的陣線,就會發現元軍并不密集的陣線又開始向后退了,其實是在有意地消耗唐軍的火器。
這是元軍第三次包圍興慶府,已經包圍了五天。
「董文炳作勢想要把我們圍困至死。可惜,他肯定要比我們穩不住氣。」李曾伯放下望筒,開口緩緩說道。
過了年,這位老帥越來越少親臨戰陣指揮了,每次只會站在望樓上與將領們慢吞吞地說話。
就好像文官不會打仗,只懂得侃侃而談,指手劃腳。
楊奔卻明白,李曾伯是想要盡快地將年輕的將領們培養起來。
「長安來的文書你們都看了,蒙元的儲君真金小兒就在河湟,宋禾已經咬住他了?!?
說到這里,話題卻又繞遠了,道:「你們以前總說,攻興慶府、攻河套功勞大,封狼居胥,誰都不愿守著后方。可現在你們看,宋禾才是要立最大功勞的那個?!?
諸將慚愧,紛紛抱拳。
李曾伯卻還在不依不饒地罵他們。
「看看人家忽必烈如何布局的?汗位方定已斡腹萬里。若不守涼州、不早做準備,待到決戰一回頭發現腹背受敵,晚了!整日里就只盯著想打大戰、決戰,卻不知在你等尚未反應過來之際,敵方早早已暗中布置?!?
人老了難免顯得啰嗦,李曾伯說話又慢,就算招這些年輕將領煩了也屬平常。
但楊奔卻知道,這些話說的正是如今寧夏軍中的實情,自陛下起勢以來凡重要之戰尚未敗過,軍中將士個個摩拳擦掌想要建功立業。
當此時節,最怕、也十分有可能出一場敗仗。
「大帥教訓的是,末將銘記于心?!?
李曾伯的聲音陡然一高,又喝道:「若蒙元現在就要決一死戰,你們做好準備沒有?!」
諸將一愣。
他們其實不認為三五年之內元軍會大舉南下,忽必烈還未完全從汗位之爭中恢復過來。
而且,聽說其子忙哥剌正在掛帥領十余萬兵力攻打高昌。
因此在沉默了一會兒之后,眾人才紛紛將背一挺。
「準備好了!」
李曾伯緩緩點頭,道:「繼續說,宋禾在河湟咬住了真金,董文炳必定前往接應。對此,陛下早有準備,興慶府至涼州一帶已堅壁清野。我寧夏軍除了守住興慶府,還務必咬住董文炳部,絕不給他救援真金之機?!?
「是,我等誓死不讓蒙虜入河西一步!」
然而這邊諸將才信誓旦旦,沒兩日便有探馬回來稟報元軍又有萬余兵力增援。
隨著這兵力的變換,唐軍將士登時感受到了這一仗的難打。
他們聽李曾伯說話時聽得云里霧里,此時才明白原來這位老元帥對局勢早有預料。
接下來,元軍的戰術便不難猜了。
僅在一日之后,從河套趕來增援的元軍開始包圍興慶府,讓董文炳可以抽出兵力南下,向西寧州行進。
崔斌穿過涼州進入河湟只能算是小股兵馬入境,董文炳攻興慶府原本也只是在試探性進攻。
但隨著這一大支兵力南下,由興慶府往蘭州段的黃河防線上一陣陣狼煙騰起,戰局瞬間緊張起來,仿佛有了全面開戰的預兆。
好在唐軍將士在得了李曾伯的提醒后,早已做好了心理預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