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意外-《終宋》
第(1/3)頁
“若問我的看法,我們放棄瀘川城。”
“放棄瀘川,便等于放棄了沱江入江口,把長江天險丟給紐璘。”
“這便是瀘川一戰的意義。”李瑕道:“我們搶下蒙軍輜重、船只。失去船只的蒙軍短期內便無法渡長江。騎兵的優勢不再,滯困于此。”
李瑕在地圖上點了點岷江、沱江、長江,指尖劃了一個圈。。
“以步克騎,地形是關鍵。我之所以能比紐璘更快趕到,打出時間差是其一,沱江的流速是其二。同理,蒙軍失了船,到瀘川城之后行進必將艱難。”
朱禩孫轉頭看了易士英一眼,見其正在思忖,遂問道:“不可挾大勝之勢與紐璘決一死戰?”
“沒有意義。”李瑕道:“瀘川一戰是上游攻下游,我們僥幸贏了。現在居于下游,該換一種打法。其士卒疲憊、傷者甚眾,不宜決戰。”
“既如此,便撤吧。”朱禩孫道,“運載物資人口需時日,順江到神臂城卻快。”
“安撫使,我建議只以兩千人操船回神臂城,其余兵馬走陸路到敘州為宜。”
李瑕對瀘州軍的實力已了解的很清楚。
張實本有兩萬大軍,與紐璘大戰之后損失了三千余人。
當時朱禩孫只能帶著剩余的兵馬回神臂城,因為神臂城在沱江入江口的下游,撤過去更快。
這次瀘川一戰,朱禩孫帶八千兵力出戰,神臂城還留下八千兵力。
“我認為神臂城的兵力是完全足夠防守的。”李瑕道:“紐璘不太可能在沒有水師的情況下強渡沱江,去攻打長江邊上有水師協防的神臂城。”
易士英開口了,他點了點地圖,道:“但從瀘川到敘州,兩百里路途,很可能會被紐璘的騎兵追上。”
“我打算先在兩地之前的老君山駐扎,牽制住蒙軍。如此一來,紐璘向南渡不過長江天險,向東攻不下神臂城。向西,需面對我們近萬駐扎于老君山的兵馬……”
李瑕顯然是早早便通盤考慮過的,侃侃而談。
這其實本就是余玠當年以壘守蜀的打法,利用山川河流將蒙軍騎兵拖入不利戰場。
可惜的是,余玠死后,余晦無能,至如今蒲擇之已無力全盤調動起這些防線。
首先便體現在用人上,張實擅山地戰而非水戰,然蒲擇之才經營蜀地兩年,并無威望調換張實;
朱禩孫文氣太過,毫無臨陣指揮經驗;易士英只是凌霄城守,職責所在只是要防備蒙軍從大理攻過來……
李瑕與這些大宋臣子的不同在于, 他的野心遠不止于慶符一隅。
大宋臣子只能深縮于疆界內、在凌霄山筑城, 無法探查大理蒙軍虛實。
但要防大理蒙軍, 這些,如何比得上以大理人駐守威寧?
眼光突破桎梏,才能將長寧軍這支精兵從凌霄城調出來, 才能在職責之外看到云頂城的作用……最終重新盤活以壘守蜀的防線。
要有雄才大略,先將眼量放寬。
可惜, 朱禩孫、易士英聽著李瑕的戰略布置, 還是感到了為難。
一個是瀘州知州、一個是凌霄城守, 要他們把兵力分派到敘州去,顧慮必然有……
“非瑜, 且讓老夫考慮片刻。”朱禩孫長嘆了一聲。
“是。”李瑕行了一禮,退出了這殘破的衙署,在廊下吐了口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