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幾十里的路程對于這幾匹駿馬來說,壓根就不算個事,不過小半個時辰,曹亮一行就已經趕到了曹家田莊的地頭。 他們這一路走得是洛水的河堤,洛水的河堤其實就是一條比較寬闊的馬路,剛進田莊的時候,曹亮一眼就瞧見了有兩架龍骨水車已經建造完成投入使用了。 幾位農夫賣力地踩踏著踏板,洛河的水被龍骨水車汲了出來,嘩啦啦地流淌進了農田之中。 水對莊稼意味著什么,是每一個農夫都清楚不過的,在基本上靠天吃飯的時代,老天爺那灑下一片甘霖,那對農民來說,就是天大的恩賜。 但風調雨順的年份畢竟是有限的,趕上個連月大旱,那就意味著田地里的莊稼顆粒無收。 洛水雖然水量豐沛,但河低地高,僅靠人工擔運,累死累活也運不了多少擔的水。 但龍骨水車不同,只要有兩個人不停地踩踏水車的踏板,河水便可以源源不斷地被汲取上來,效率比人工擔運簡直提高了百倍不止,如果多造幾輛龍骨水車的話,曹家田莊的上千畝地,都能改造成上好的水澆地。 有水就意味著有好收成,難怪這幾個農夫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話一點也不假,區區幾輛龍骨水車就可以改變整個曹家田莊的生產效率,如果把龍骨水車推廣到整個魏國全境,那怕適合應用龍骨水車的田地只有百分之一的話,其糧食增產的規模也是空前巨大的。 可惜,當權者的不作為,讓馬鈞的發明創造只能局限在某些個別地方使用,對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并沒有多少幫助。 看到曹亮等人的到來,田莊的牛管事遠遠地就迎了上來,笑逐顏開,對龍骨水車是贊不絕口。 曹亮簡單地問詢了一下馬鈞的情況,便立刻地趕往建造場了。 龍骨水車是曹亮順手而為的的東西,他真正關注的,卻是配重式投石車的建造,他穿越到三國來,可不是為了要種田,與司馬家爭霸天下,才是他的任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