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十三章 壓中題目-《諸天萬界之大拯救》


    第(1/3)頁

    孔子在《論語·季氏》中說道:“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前一句說的是西周時代,后一句說的就是春秋時代。儒家所謂的義戰,必用天子之命,地位相同的諸侯國互相征戰,便是藐視天子,目無法紀。

    李杰思慮片刻,提筆在稿紙上寫到“圣經不與諸侯之師,以其不知有王也。”

    這是破題,上半句不與就是不贊賞的意思,為什么圣人對于諸侯軍隊之間的征伐不贊賞呢,下半句寫出原因“不知有王”,即符合孟子“敵國不相征”的意思,也同朱熹闡述的“擅興之罪”一致。

    承題寫到,夫所謂義戰者,必其用天子之命者也。敵國相征,則無王矣。人之稱斯師也,何義哉?此《春秋》尊王之意,而孟子述之以詔當世也。

    將儒家義戰必用天子之命,諸侯相互征伐便是目無王法寫入題中,引申而來的就是孔子在《論語·季氏》中的話。而孟子所處的時代,繼春秋之后又過了大約一百年,社會混亂的情形,比之春秋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孟子將這句話說出來,便是借《春秋》之言,用來勸誡當世的諸侯們。

    不消片刻,洋洋灑灑四百余言躍然紙上,寫完后將稿紙晾于一旁,看向下一題四書題。

    “知止而后有定。一節”

    看到題目李杰面露詫異,這道題師兄梁儲在押題之中正好壓中,師兄對于主考官出題思維的揣摩真是讓人嘆為觀止,難怪后來能夠做到內閣首輔。

    其出自《大學》,全文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知止,知道目標所在之意,這句話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知道應達到的目標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

    朱熹在集注中的注釋為:“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靜,謂心不妄動。安,謂所處而安,慮,謂處事精祥。得,謂得其所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西县| 鄂温| 宝坻区| 西盟| 民县| 罗定市| 五寨县| 正定县| 兴国县| 伊宁市| 武平县| 涟源市| 南宫市| 华容县| 黑龙江省| 梁河县| 隆尧县| 石楼县| 太仓市| 获嘉县| 文安县| 稷山县| 穆棱市| 天祝| 报价| 青龙| 改则县| 广元市| 古田县| 淳安县| 大城县| 双柏县| 井冈山市| 卢湾区| 巍山| 铁岭市| 汉源县| 巴彦淖尔市| 平乡县| 门源|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