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陳玄奘恍然大悟,對白貴施了一禮道:“貧僧也久聞了白侍郎的大名,白侍郎功濟萬家,延福后世,乃是貧僧心敬之人。” 白貴曾上過治理天災、減少人禍的奏疏。這奏疏一出,為百世良法。僅憑此項,白貴已經成了萬家生佛的人物。 至于陳玄奘為何認定姓白的就是白貴,也簡單。白姓,非是大姓,在朝為官的白姓人,并不多,結合一些信息,就可輕易判斷出白貴的身份。 “大師客氣了。” 白貴回禮,也不好再追問下去。 當然,他之所以不再追問,不僅是陳玄奘“服軟”。而是陳玄奘非是常人,他雖好奇,但也不想多沾因果,所以僅是算一卦之后,就不欲再多探索。 好奇,會害死貓! 算一卦,并不會牽扯太多。 似唐僧這樣的人物,都有仙神遮掩天機。他算到的第一卦,大多時候是被遮掩天下后得到的消息。這點不足為奇,也不足讓靈山仙佛注意到他。 畢竟但凡登至高位,都有好事者算卦,占卜其人。 他亦只是其中一例而已,并不突出。 但若是繼續為之,就后果難料了。 “再說,我和觀音還有點交情。至少素貞和觀音關系不錯,僅是這點,觀音就不會太過追責于我……” 他心底暗道。 白素貞是黎山老母的弟子。而白素貞手中的白乙劍更是觀音菩薩所贈。兩家有一定的關系,這點小事,不值得太過在意。 另外,他自身地位亦不低,已成天仙,自動步入樓觀道嫡傳弟子之列。 “明日水陸法會,若得白侍郎親自聽臨,乃是玄奘之福。” 陳玄奘邀請道。 “本官雖入世修行,但卻是道家之人。水陸法會,在下不會出列,還請大師見諒。” 白貴直接婉拒道。 水陸法會,一眾和尚,他作為道士出席,未免尷尬。 見此,陳玄奘也不強求,只道一聲阿彌陀佛就打破了尷尬。 “貧僧告辭。” 陳玄奘手捧佛珠,再開口道。 等陳玄奘走后,白貴亦開口告辭,準備前往洞庭龍宮。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