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捧著弧板,回道。 作為圣天子的李世民,哪能不知道科考,本來就是平衡朝堂的一向政治舉措。說提拔白貴、馬周二人,但事后又改口,這并不是做什么無用功,而是一場政治作秀。 如此一來,外人得知此事。 可知道,一者,陛下有心限制世家大族,這是政治表態,上行下效,定然會借此遏制世家大族的發展趨勢,二者,收寒門士子之心,三者,收白貴,馬周之心……。 數日之后,禮部放榜。 白貴名列第五,撈了一個探花郎的頭銜。 唐代科舉,狀元一人,榜眼之所以叫榜眼,就是因為眼有其二,第二名第三名都是榜樣。而探花郎,亦是兩人,選少年俊美之士遍游名園,探取名花,故名探花。探花按例,亦是往往兩人。 (唐代探花并非固定名次,只是挑選俊美之士充當探花。) “賓王兄,不必嘆息。” “狀元、榜眼,只是個名頭,真正的官職確立,則是吏部關試銓選。” 禮部榜下,白貴對馬周說道。 寒門之中,有才學的人不少,但此次前來參加科舉的人,并不多。馬周算是其中一人。而且此次李世民將他們二人并列,不可避免的,兩人因為出身,情誼增加了不少。 “此事我也知道,但學了這么多年,若是技不如人也就罷了,可沒曾想輸在了門第上。” 馬周抱怨道。 白貴不置可否,沒有多說。 他當過大唐宰執,才知道高層真正的想法。科舉,是為了公平遴選士人嗎?并不是!公平只是它作為制衡朝堂勢力的一個表象。 想清楚這一點,抱怨科舉公平不公平,有什么必要。 這玩意,永遠都是為了階層維穩所創造出了的一項制度。當上層建筑需要它平衡的時候,它自會公平。不需要的時候,它自然不公平。 “賓王兄大才,哪怕一時失利,今后亦會大放光芒。” 離開之際,白貴笑道。 “兄亦是大才。” 馬周拱了拱手,亦笑道。 他雖然抱怨,可還不至于為此太過置氣。寒門士子,吃的苦夠多了。這點小挫折,忍忍就過去了。 第(3/3)頁